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當19世紀90年代的著名天文學家帕西瓦爾·羅威爾通過他的望遠鏡第一次觀察到火星表面存在神秘的縱橫交錯紋理時,認為這是一種非自然的火星建筑,連接了火星上兩極與平原地區。而意大利的天文學家喬瓦尼·夏帕瑞麗(Giovanni Schiaparelli)猜想火星上存在智慧生物,它們建造了火星運河。最后,這則消息被廣為流傳,而羅威爾加深了對火星智慧生命的探索,并寫作了火星生命的三部曲《火星》、《火星與運河》以及《作為生命居所的火星》。
帕特拉隕石坑附近的地質沙丘活動
在此后的數十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水手4號探測器飛過這顆紅色的星球,所拍攝的照片顯示這顆星球上充滿了各種大小的環形山,沒有任何的運河痕跡,這樣的結果顯然是非常令那些火星智慧生物迷失望。這兩個例子分別代表了火星上兩種極端景象,從令人期待的繁榮場景跌落到冰凍的荒蕪之地,但是根據最新的火星軌道勘探飛行器傳回的數據顯示,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發現了前所未有的沙丘動態移動痕跡。
加州理工學院的軟件工程師和圖像分析師審查了由火星軌道勘探飛行器搭載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相機 (HiRISE) 拍攝的照片。這臺相機的分辨率可達每個像素點30厘米,比我們目前使用的對地觀測衛星的分辨率還要高。研究小組在105天的時間內掃描了火星尼里·帕特拉(Nili Patera)隕石坑近300平方公里的地表情況,并使用先進的儀器觀察沙丘的動態變化以及覆蓋范圍。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火星上沙丘出現運動的痕跡,達到了4.5米,該現象并不是一個偶然的個例。
對此,軟件工程師弗朗索瓦·阿尤布(Francois Ayoub)認為:“我們分析了沙丘運動的痕跡,表面這些沙丘都處于運動狀態中,似乎沒有沙丘是平靜的。”雖然火星沙丘的動態變化證據在此前已經被科學家觀察過,但如此明顯以及大幅度的普遍運動確實令人驚訝。根據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杰菲利普(Jean-Philippe Avouac)認為,風的活動確實是火星上景觀演變的主要成因。
該發現對研究火星的科學家而言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它可告訴我們火星當前的狀態以及這顆紅色星球地質活動情況。風是現代火星表面侵蝕的主要因素,對未來登陸火星的宇航員而言,也是一個大挑戰。弗朗索瓦認為火星上的風速處于地球上能檢測到的風速范圍之內,但是其中還存在一個問題:火星上的風達到何種程度可被認為與地球上的颶風相當?
火星上的沙丘沿著坡面緩慢蠕動,并在數個月的時間里出現量的增加,如果發生了突然變化,是否意味著單個火星風暴的來臨。幸運的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已經找到通往謎底的道路,通過軟件的模擬驗證,加上更加頻繁的時間系列圖像,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在過去存在火山爆發或者山洪噴發的災害日,但是現仍然在火星表面出現的地質運動依舊繼續改變著這顆星球的面貌,通過對沙丘的動態探索,至少可以發現地質活動在火星是非常活躍的。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晁暉)北京時間5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Facebook將通過IPO(首次公開招股)出售1.8億股股票,包括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最早的投資者在內的股東將出售1.57億股股票。 IPO后,扎克伯格>>>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15/6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