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光伏設備生產商美國應用材料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從Solarworld等公司最初要求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組件雙反之時,他們就表示過強烈反對,認為這會侵害他們的利益,也會導致美國的多晶硅出口可能會受到中國的反制裁。
而據記者了解,4月底,以保利協鑫、江西賽維、洛陽中硅、大全新能源為首的4家多晶硅生產商已經上書商務部,要求對美國低價銷售的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據知情者透露,目前商務部已與一些企業代表進行多次座談,“目前立案的可能性較大。”
在業界人士看來,以Solarworld為首的外資光伏企業在美國發起的雙反調查用意除了試圖將中國企業趕出這一新興的市場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以此案例來影響歐盟決策,將中國企業趕出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歐洲市場。
據記者了解,3月底,Solarworld已在德國提起訴訟,希望政府介入對中國光伏組件產品的雙反調查,而目前Solarworld等幾家德國本土公司已經與德國政府及歐盟在協商此事,但當地政府尚未對此表態。
Solarworld認為,由于受到中國光伏產品的低價沖擊,歐洲光伏企業出現了大批量的倒閉潮,目前昔日歐洲最大的光伏電池廠商Q-Cells已經破產,而SolonSE、Solar MillenniumAG、AriseTechnologies德國分公司等相繼宣布破產。
不過,國內一家光伏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些歐洲企業的破產,皆因行情不景氣,競爭激烈,由此這并不能歸結為中國的企業傾銷所致。“中國的多晶硅企業去年80%都倒閉了,光伏組件廠破產也有幾十家。”
此前,中國光伏企業崛起與歐洲市場的興起密不可分。從2004年開始,德國光伏市場開始啟動,2005年、2006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場相繼啟動,龐大的安裝量造就了尚德、英利、天合等一批的中國一線廠商,而在當時我國國內市場的安裝量為零,當時99%的產品皆出口歐洲。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光伏出口額為305億美元,其中80%以上都是銷往歐洲,如歐盟也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進而采取高稅率,中國光伏企業必將出現大規模倒閉潮,因此,眾多企業把保衛歐洲市場看成一場生死之戰。
一位阿特斯人士向記者表示,該公司產品的40%銷往德國,而歐洲更占了總出貨量的50%到60%,而一些中小企業80%到90%都是出口歐洲,若守不住歐洲,僅依靠國內市場,并不足以消化目前國內光伏行業嚴重過剩的產能。“最新的預測顯示,今年國內的安裝量大約在3個吉瓦,而僅德國的安裝量就能達到8吉瓦到11吉瓦,這根本沒法比。”
該阿特斯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光伏企業應把重心轉向國內市場,降低風險,因為從長遠看,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大國,根據計劃到2020年光伏安裝量將達到50吉瓦,但目前而言,則必須要依靠歐洲市場存活下來,才能謀局國內市場。“因此,要把歐盟對中國雙反的念頭扼殺在搖籃里,中國企業實在輸不起。”
“我們已經通過行業協會、政府等方面開始與德國和歐盟進行協商了。”江蘇一家光伏組件廠商高管對記者說,他表示,盡管歐盟還沒有立案,但有些企業已經把一些材料遞交給了歐盟,自證清白。他透露說,目前來看,歐盟內部也有兩種意見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損害了本土行業利益,應對中國進行制裁,另一種則認為這會遭到中國的報復,得不償失。
他表示,可以預見的是,如美國對中國進行了高稅率的懲罰措施,而中國商務部無任何舉動的話,那么歐盟應很快會效仿美國也對中國進行雙反調查。“德國和歐盟正在猶豫不決,顯然美國的雙反調查將對他們起到一種示范性作用。”
上述人士認為,中國商務部應盡快對美國的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以此來進行回擊,這也能遏制歐盟可能采取的效仿舉動。“中國的光伏企業已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刻,生死就在一線間。”
推薦閱讀
本報記者 董軍 北京報道 近日,有消息稱科技部《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云科技規劃”)已獲國務院批準,即將發布。規劃內容包括“十二五”期間“中國云”產業的發展思路、重點任務、技術路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Solarworld德國再提雙反訴訟 國企腹背受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12/5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