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僅這一周,韓國海關的工作人員查獲了數(shù)千個裝填滿不明粉末的藥丸,經查實這是恐怖的“人肉藥丸”。該膠囊被稱為“萬靈丹”,由出生后便夭折的嬰兒肉體制成,經過存儲、曬干最后壓碎成粉末。然而,根據(jù)這些震驚世人發(fā)現(xiàn)報告,最新出版的兩本書籍中披露了歐洲人甚至在19世紀以及20世紀還存在同類相食的秘聞。
油畫中記述了食人場面的恐怖情景
在19世紀80年代,歐洲人開始使用人體的脂肪當作蠟燭芯點燃,甚至到了1908年,仍然存在喝斷頭臺上的死囚血液行為,或者將顱骨磨碎制成粉狀物質。那時候的一些歐洲人沒有任何關于社會道德和倫理上的擔心,對已經死亡的尸體抱有某種“期待”,認為肉體、血液可以被食用,或者用其他方式使用尸體。再往前回顧歐洲史,17世紀的蘇格蘭及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甚至將人類的頭骨用酒精混合然后食用。
根據(jù)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研究人員路易絲·諾布爾(Louise Noble)的一本介紹關于同類相食的藥理書籍中介紹,許多歐洲人從皇室成員到科學家,通過使用人體骨骼等器官達到藥用的目的,認為此種飲食療法有助于治療頭痛癲癇等疾病。甚至一些超自然世界觀的認知也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科學”,人們仍然沉迷于吃掉同類身體的某個部位有助于治療或者防治自己相關疾病的理論,比如頭痛可通過吃頭骨粉末來治療,或者飲用人類血液治療某些血液上的疾病。
在另一本由英國達勒姆大學講師理查德·桑格(Richard Sugg)寫的名為《木乃伊、食人族和吸血鬼》的書籍中,詳細介紹了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所流傳的“尸體醫(yī)學”秘密術,也揭示了在歐洲大陸上發(fā)生的食用人體等殘忍行為的歷史。理查德·桑格在書中解釋了英國17世紀著名的顱腦醫(yī)師托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在腦科學方面的成果,比如在《腦的解剖學》一書中認為人的意志存在于溝回之間,提出了治療中風或者顱內出血的治療對策,即將顱骨與巧克力混合在一起飲用可對這些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同時,威利斯也研究了具有灰色懸垂菌體特征的地衣,如松蘿,認為長有苔蘚等植物人類頭蓋骨可用來治療鼻出血和癲癇等疾病。而人體的脂肪被認為是治療痛風的一種“良藥”,比如德國的一名醫(yī)生曾經在人體脂肪液體中浸泡過繃帶,用于包扎傷口。路易絲·諾布爾認為:“在我們的文學著作中,揭示了人類歷史上可怕的過去。”她發(fā)現(xiàn)在從16世紀英國詩人、教士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著作《愛的煉金術》到莎士比亞在1603年完成的悲劇著作《奧賽羅》中都可以找到當時的歐洲人食用同類尸體的秘聞。
理查德·桑格揭露了歐洲人高度重視新鮮的血液,并認為其具有非同凡響的“活力”。16世紀德裔瑞士醫(yī)師帕拉塞爾蘇斯相信飲用人類的血液具有非常好的療效。一些16世紀食用人體的追隨者提倡飲用人體中流出的新鮮血液,似乎這樣的行為很難以被現(xiàn)代人理解,而當時的窮人如果想要喝上新鮮的人體血液,可以在死囚被處決后付出一點小代價便可喝到一杯還帶著體溫的血液。與此同時,其他的信仰認為人體仍然被靈魂所控制,特別是年輕的男子或者處女被視為最“新鮮”的靈魂,可謂是如獲至寶。
甚至連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達芬奇曾認為:“我們應該與死去的亡靈一起保護我們的生命。”流傳在16世紀歐洲的一種說法認為,死去的尸體雖然是毫無感覺的東西,但是當其與仍然活著的人相結合的時候,就會恢復感知和知性的生命。同類相食并非歐洲大陸上特有的現(xiàn)象,在世界上許多地區(qū)的文化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根據(jù)史密斯森協(xié)會的調查研究,雖然19世紀到20世紀是人類科學家突飛猛進的時代,但是同類相食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
理查德·桑格發(fā)現(xiàn)在1847年就存在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英國人被勸諭使用一個年輕女性的頭骨混合糖漿為藥引子以治療他女兒的癲癇癥,盡管他盡職地將該人體藥物制成,但據(jù)稱治療結果是失敗的。而在1908年,發(fā)生在德國的著名事件講述了在斷頭臺上喝鮮血的恐怖情景,這樣的例子仍然繼續(xù)發(fā)生著,存在于意想不到的地方。
推薦閱讀
轉播此圖到微博>>>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11/5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