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元
2011年12月22日,全球最大的旅游網站TripAdvisor在美國納斯達克(微博)成功上市。自2000年創建至今,TripAdvisor通過旅行者的真實評論,幫助旅行者計劃全套旅行方案,并提供預訂鏈接。據悉,公司在30個國家以21種語言運營網站,其收入的80%來源于點擊付費廣告。在2012年,TripAdvisor將投資鎖定在無線業務、vacation rental以及中國市場三個領域。“TripAdvisor的成功上市,是對在線旅游市場的認可,給大家指明了道路和方向。”陳罡說。
陳罡是旅游社區網站“螞蜂窩”的創始人。2006年,出于對背包出游的熱愛,又苦于國內互聯網旅游社區網站的匱乏,螞蜂窩的現任CEO陳罡和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呂剛聯手搭建了“螞蜂窩”社區,希望將身邊的旅游愛好者拉到一起交流旅游心得。當時,兩人分別任職于新浪和搜狐,令他們意外的是,這個自己隨意搭建起來的社區人氣越來越旺,到2009年底2010年初,螞蜂窩已經擁有了十多萬注冊用戶。
2010年3月,兩人決定正式開始商業運營螞蜂窩。螞蜂窩的初衷很簡單:為旅行者服務,解決旅行需求。在兩位創始人看來,旅游是一個永恒的朝陽產業。“目前在國內,光機票這一類別就是上千億的盤子,酒店也是上千億,餐飲更大,所有合起來是過萬億的一個盤子,而在線旅游交易的比重越來越高。”陳罡說。
目前,旅行相關的網絡平臺很多,有門戶網站的旅游頻道,也有攜程、去哪兒、窮游、途牛等綜合或專業旅行網站。前者多屬于旅游信息整合;后者或多或少涉及SNS的概念,但都把旅游產品、在線交易置于首要位置。而螞蜂窩網站營造的社區概念,SNS屬性最強,機票、酒店的預訂等內容并不放在首頁。螞蜂窩的注冊用戶,多因為喜歡交流、分享旅行經驗而聚集。這些用戶自發上傳圖片與文字內容,使螞蜂窩同時具備了社區性與內容原創性。這兩個發展條件讓創業者決定將網站定位于SNS+UGC模式。
成立之初,旅游攻略被確定為螞蜂窩的核心產品。攻略由用戶提交一手信息,螞蜂窩后臺通過軟件系統進行篩選,再人工排版制作成冊,內容包括交通、美食、住宿、購物等,然后公開發布到網站供用戶免費下載。到2011年底,螞蜂窩數百冊旅游攻略累計被下載超過了1000萬次。“目前,螞蜂窩收錄了全球95%的旅游熱門目的地的有關信息,甚至包括南極和北極的游記和照片。”陳罡告訴記者。螞蜂窩旅游攻略制作采用Wiki(維基)模式,是千千萬萬旅行者的歸納總結,且提供實時更新,接受最新游歷者的推薦或糾錯,提供最新信息。
隨著用戶的增多,陳罡和呂剛開始不斷尋找和調整公司的模式與目標。“來自于真實旅行者的評價、照片、游記會給更多要去的人做消費決策,從而撮合旅行的用戶和酒店等商家之間的交易,這是美國最大旅游分享網站Trip Advisor的商業模式,也是螞蜂窩將來的一個盈利方向。”陳罡表示。
在旅游分享社區中,每個人都是旅游市場潛在的消費用戶。陳罡給螞蜂窩定位于進行撮合交易的“輕公司”。“目的地方面需要了解旅游者的需求,用戶也需要我們提供更多目的地的信息。螞蜂窩是在中間做一個撮合的事。我們服務用戶的同時,也掌握了這些旅行者的消費需求,為他尋找適合的路線、提供住宿和餐飲信息。”
撮合交易之外,螞蜂窩另一個價值點在于品牌廣告,已經有北歐航空、荷蘭國家旅游局、土耳其旅游局等客戶,比如,螞蜂窩可通過一款自己開發的小游戲將用戶吸引過來,引發用戶關注,進入專屬頁面,可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熟悉簽證辦理流程等。除此之外,另一個潛在的盈利點在移動領域,在陳罡看來,旅行天然就是一個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動)的應用。2011年4月,螞蜂窩推出的移動客戶端應用“旅行攻略”和“旅行翻譯官”,下載量已超過300萬。
螞蜂窩以用戶主動上傳和分享內容形成社區,主打旅游攻略,其核心產品既不同于攜程、去哪兒網(微博)等為用戶提供酒店、機票及旅游產品的預定,也不是與到到網、驢評網一樣只針對酒店進行點評。易觀國際(微博)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通過社交形式積累用戶,SNS+UGC的方法“殺傷力強,用戶黏度高”,如果可以保證內容質量,同時增加用戶體驗,在社交化的趨勢和旅游業市場規模增長的前提下,在線旅游分享模式將很有潛力。但是,如何把目前還屬于“驢友”的小眾市場做大,?螞蜂窩現有模式門檻較低,很容易被模仿,如何持續創新?“增強個性化,增加用戶體驗,多為主流用戶開發產品,將是未來螞蜂窩需要重點考慮的。”陳壽送說。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1日早間消息,納斯達克(微博)OMX集團的一名高管周四稱,該集團預計近期內上市的公司數量將有所增加,原因是這些公司將利用Facebook上市所帶來的市場動量。 Facebok計劃通過IPO(首次公開招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螞蜂窩:試水SNS+UGC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11/5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