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嘟嘟/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近日對澳大利亞一塊新發現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后發現,1.25億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恐龍是一類四海為家的動物,而不像目前的某些野生動物是澳大利亞獨有的。
維多利亞博物館的圖片顯示,肉食恐龍—角鼻龍在1.25億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芯勘砻靼拇罄麃喛铸埵且活愃暮榧业膭游铮幌衲壳暗哪承┮吧鷦游锸前拇�。
維多利亞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埃里奇·菲茨杰拉德(Erich Fitzgerald)表示,在距離墨爾本87公里遠處發現的踝骨化石表明,被稱為角鼻龍(學名:Ceratosaurus)的肉食恐龍在1.25億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他說,這一發現表明,當時澳大利亞具有與世界各地相同的大型、知名的掠食者,如霸王龍和異特龍(allosaurs)等。菲茨杰拉德對法新社記者說:“我們在這里看到的恐龍并不像現代考拉和袋鼠那樣是澳大利亞的特有種。與我們在澳大利亞看到的現代動物不同,澳大利亞的這些食肉恐龍在大陸板塊分開之前遍布世界各地。在1.25億年前,它們以澳大利亞為家,但同時也走向世界各地�!睋�,角鼻龍是一種相對較小的肉食恐龍,可長到1—2米高,3米長。
這一發現的研究報告發表在《Naturwissenschaften》雜志上,研究人員還在文章中增加了岡瓦納古陸(Gondwana)東部恐龍的圖片。據推測,岡瓦納古陸在1.3億年前—8000萬年前分裂成了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印度。菲茨杰拉德說:“人們一直認為,隔離對澳大利亞的恐龍動物群的形成起了關鍵作用。但角鼻龍和其它新的發現表明,幾種恐龍群都在這里。這些恐龍家系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的侏羅紀,當時恐龍可以在兩大洲之間任意行走。到現在為止,這群恐龍已從澳大利亞消失,但現在我們終于知道它們曾經生活在這里,并確認了它們的全球分布性�!�
菲茨杰拉德補充說,由一個業余古生物學家于2006年在San Remo鎮附近發現的踝骨化石只有6厘米寬,但對于了解澳大利亞的恐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除了南極洲,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最稀缺的恐龍記錄資料,即使是化石碎片,也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很多信息。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過客/編譯)大腦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一種能夠發現并且記錄活的老鼠大腦神經元個體信息的機器人。機器人已經成為現實世界中的大腦科學家。以后,這些相同的機器人能夠研究人類如何思考,甚至能向大腦傳遞特>>>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9/5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