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聯能夠承擔無錫60萬噸的污水產生的污泥處置,也就是500噸污泥的處理。”王錫林說,“除了新城、錫山兩個污水廠外,還有周邊一些小的污水處理廠送過來做污泥處理。”
一筆要跟政府談的生意
另外一個麻煩是污水處理廠缺乏動力。
因此,國聯開始考慮拿著這套技術走出無錫,所要解決的頭等問題是在市場中搶占先機。“現在各地方污泥處理企業風起云涌,污泥處理的工藝也很多。”王錫林說,國聯曾嘗試與上海城投談上海污泥處理的合作,但是遲了一步,“我們去之前他們剛簽了一個污泥處理的項目。”
王錫林認為,國聯走出去無錫的技術優勢很明顯,但這種技術優勢在目前的污泥處理產業環境下卻也遇到了困難。
困難來自污泥處置工程的原材料提供者——污水處理廠。“十一五”期間,污水處理成為市政產業的重頭,大大小小的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技術五花八門。“想把源頭減量這個技術推廣出去,這就是一個問題。”王錫林說。
這些既成的事實帶來的另外一個麻煩是污水處理廠的動力。
“在國內,無論是BOT也好,還是政府直接投資管理的也好,在建立之初就沒有對污泥處理的預算和要求。”王錫林說,“很多污水處理廠認為,污泥處理是政府的事情,所以跟污水處理廠談合作的難度很大。”
王錫林發現,污泥處理仍是一筆要跟政府談的生意,“至少要跟一家大的污水處理廠談,現在談的有南昌、淮安、南京、重慶、蘇州等地方。”
“現在污泥處理最大的問題仍然是市場化問題。”王錫林說,“最好的方式是由政府購買服務,然后無論是民營資本還是國有資本,都可以進入。”
王錫林認為,污泥處理作為與污水處理類似的公益性項目,雖然要由政府來買單,但是需要有充分的競爭,“這樣才能促進技術進步、降低成本”。
技術路徑仍未定論
技術指南中的評價并未經過精密測算。
而像國聯這樣持有技術的企業,要面臨的另一個瓶頸是技術評價。
目前,對污泥處理的主流技術被反映在技術指南里,其中列舉了6種目前經常使用的技術,并對技術的評價。
“事實上,這套技術指南中的評價并未經過精密測算,而是依照專家經驗來判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說,“且這套評價機制的問題就在于是就污泥處理而處理,并非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考量”。
例如,按照國聯對耗能這一指標進行的比較,污泥厭氧消化處理的路線,噸污泥的貢獻值為48.5kwh,但問題是沼渣的流向最主要的并非當時設想的用作農業或園林肥料,而是繼續進行填埋。
技術指南直接影響的是業主對污泥處理路徑的選擇,同時由于對處理成本目前沒有標準化的分析,各企業五花八門的報價與其真正實施的效果也就無法得到衡量和匹配。
不管目前現狀如何,國聯依然看好污泥處置的市場。
市政污泥的處理只是污泥處理的一部分,目前污泥處理有很大一塊市場是在工業污泥的處理。王錫林透露,國聯亦將涉足工業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置市場。
“處理的整體思路不會變,但是因為工業污水成分比較復雜,所以還要重新研發菌種。”王錫林說,“目前我們關注的是造紙和印染廢水的污泥處理”。
(本報記者楊瑞法對本文亦有貢獻)
推薦閱讀
盡管南亞次大陸成為了微型金融機構的熱土,但在南亞各國盛行的自助組模式(SHG Model)均無法解決降低壞賬的問題;至于大型銀行向微型金融機構貸款、后者再向貧困個體貸款的金融中介模式(Financial Intermediation)>>>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無錫國聯樣本:一筆要跟政府談的污泥生意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8/5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