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環湖游最美的一條路線,是從曲院風荷經過斷橋,緩緩進入岳廟,然后一路瀏覽蘇堤春曉,去看南屏晚鐘。
這樣一條路徑,大概有12公里,江南美景好比一幅卷軸山水畫徐徐展開。而對于游過西湖的旅人來說,鮮艷的出租自行車絕對印象深刻。
2008年5月,杭州率先在全國運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將自行車納入公共交通領域,意圖讓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無縫對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難題。
前世今生
每天早高峰的時候,杭州市民王曉健習慣了這種乘車方式,先乘一班公交車到武林門,然后接著到最近的公共自行車站點,嫻熟地刷一下公交IC卡,接著開始換自行車。
他所在的單位門口,剛好就有公共自行車出租點,在每天的早高峰時,這樣的出行方式可謂十分便捷。在杭州,每天有25萬人像王曉健一樣選擇類似的方式出行,有數據顯示,去年杭州租用公共自行車次數最多的乘客達到了1596次,也就是說,平均每日借車達到了4次。
短短4年中,公共自行車成了杭州人短途出行的主力軍,每天各社區租車點都有大批趕早搶車的“王曉健”,長假里更成了旅游出行的重量級低碳交通工具。
調查顯示,約有81.5%的人平時騎公共自行車出行,范圍基本都在5公里內,這個范圍選擇公共自行車出行最大的好處是方便。
方便之外的另一特點就是,杭州的公共自行車采用的“階梯性收費”,被認為是運營成功的又一大關鍵。
市民可用公交IC卡及開通公交功能的市民卡借還自行車,沒有市民卡的打工者或游客則可用300元押金辦卡。公共自行車1小時內免費,之后1小時至2小時收取1元租車服務費,2小時以上至3小時租車服務費為2元,超過3小時按每小時3元計費。
不僅如此,為了鼓勵公交與公共自行車的無縫銜接,只要在公交車POS機上刷卡乘車起的90分鐘內租用公共自行車的,租車者的免費時間就可延長為一個半小時。
這樣人性化的背后,誕生了許多的杭州“免費單車”擁簇者。
2008年5月1日,杭州公共自行車如期試水,政府在61個點投入2800輛公共自行車試運行,最高租用人次達到5000人次。截至目前,杭州約有6.5萬輛公共自行車,2674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到今年年底,還將新增3000輛公共自行車、100個服務點及35個售卡點。
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計劃到2015年,杭州將有9萬至10萬輛公共自行車,3500個服務點;到2020年,公共自行車總數將達到20萬輛。
對于一個旅游之城最大的意義在于,在西湖沿線有40多個景點,無論是在哪一個景點,都可以騎上自行車,馬上出發。
收支平衡
2011年9月9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旅游頻道將杭州選為全球300個有組織的自行車共享項目中8個“游客必須了解的城市”之一。節目還指出,自行車共享將成為世界各地的城市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
只是,許多城市最為關心的就是,運營自行車的錢從哪里來?
目前,杭州明確規定每年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2.5%,這筆資金除了投入公共自行車外,還會投入公交汽電車和出租車系統中,一句話來說,3年的投入在4億元左右。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備受關注的杭州公共自行車停車棚(亭)、自行車車身廣告媒體五年經營權招標中,思美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2800萬元/年,以后每年在上一年度基礎上遞增10%的價格中標。自此,思美傳媒取得了分布在市區1035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上的834個雙面燈箱、817個單面燈箱、581個亭背燈箱以及5萬輛公共自行車車身廣告五年的經營權。
“這些就是公共自行車日常運營費的一個重要來源,主要靠企業廣告收入和自行車租金收入,”杭州市公共自行車公司副總經理陶學軍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比如還有2000多個亭子,每個3萬元,有一些零散的收入,總的來說,目前基本實現收支平衡。”
陶學軍介紹說,2011年,杭州公共自行車的營運成本預計在6000萬元左右,2800萬元的廣告收入將解決成本的一部分,亭子的收入也解決了一部分。不過和這些費用相比,是后期較大的投入費用,比如,2008年5月1日最早上路的2800輛自行車已經在去年“退役”,后期的添置自行車及日常維修費用十分巨大。
推薦閱讀
站長之家(Chinaz.com)5月2日報道:為了扼制Web2.0頁面越來越嚴重的垃圾信息、群發信息,以及不斷蔓延的在Web2.0頁面做外鏈、做SEO的趨勢,百度站長平臺今日發布了Web2.0反垃圾詳細攻略。 根據《Web2.0反垃圾詳細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杭州出租自行車:最后一公里的生意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8/5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