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人工成本、店面成本,他的盈利空間就十分有限,“再加上這兩年打折活動非常厲害,所以只要美邦的直營店開始打折,我就基本賺不到什么錢。”
張先生透露,這樣的局面導致到換季的時候,他就頻繁退貨,事實上,并不止一家代理商遭遇到類似的局面,由于直營店和代理商之間折扣也經常出現不同,這也是美邦近年來退貨增加的重要原因。
“這也是我們一直擔心的問題,對于工廠來說,一旦公司的庫存壓力太大,就會直接影響付款情況。”嘉興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代加工廠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他在安徽、江蘇等地有6家代加工廠,嘉興的工廠現在的角色更類似于“總部經濟”,以接單為主,今年以來,不少工廠的訂單他都不愿意接,“付款速度太慢,而且一直有拖欠。”
對他們來說,風險加劇的背后,還有更大的考慮,一旦庫存持續增加,總會出現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這是服裝企業,對時間有嚴格要求的一個行業,打個比方,三年前的貨,已經基本是‘地板價’了,這是這個行業最無情的地方。”上述負責人透露,不少品牌都因為付款不及時,被他列入了黑名單,“這是唯一辦法。”
美邦去年8月曾在深交所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透露,導致其去年一季度庫存積壓有三個原因:一是銷售規模擴大,款式設計豐富;二是2010年入冬較晚,冬裝銷售周期延后;三是為應對年初用工荒給供應鏈帶來的沖擊,而安排了2011年貨品入庫。
按照行業的正常運作,10%~20%的范圍被視作安全庫存,也就是說生產1萬件衣服,其中有1000件~2000件屬于庫存是家常便飯,這同時也在服裝企業的可控范圍之內。
如果只是用打折來解決庫存的話,比如,李寧在年報中表示要加快清貨渠道建設。 2011年,李寧的工廠店和折扣店數量分別達到269家和358家,幾乎是2010年133家和180家的一倍。
李寧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張志勇公開表示,2012年,零售店折扣率將達24%~25%,工廠店及折扣店折扣率為50%~53%。這對加盟商來說,幾乎就是一場夢魘。這場庫存危機一旦蔓延的話,一切確實皆有可能。
實際上,在這些服裝快銷商當中,也只有ZARA、H&M、優衣庫等幾家企業能夠真正做到了庫存的有效控制。在流程的精細化操作方面,國內企業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推薦閱讀
日本最年輕億萬富豪田中良和(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財經訊 北京時間5月8日午間消息,日本最年輕億萬富豪田中良和(Yoshikazu Tanaka)創辦的社群網站游戲公司Gree Inc因其中一項銷售方式涉嫌違法導致他的股權市值一天蒸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速度之禍:服裝企業深陷庫存危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8/5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