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賭?是平抑國內外失衡的價差關系?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近期,一則關于國內部分銅冶煉企業將向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注冊倉庫交倉的消息,引起市場無盡的猜測和議論。
日前有相關媒體報道,江西銅業子公司江銅國際貿易公司稱,中國大型銅冶煉和貿易公司已達成共識,將在未來兩個月內加大向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注冊倉庫交倉力度,出口“足夠”數量的電解銅。公司解釋稱,上述計劃的原因在于國內外銅市場嚴重扭曲,傷害了中國銅工業健康發展,為此期望通過此舉調劑國內外市場供求。
上述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證實,不過消息確實對國內外銅市場形成了較大影響。上周后半周LME銅現貨升水由155美元/噸迅速跌至60美元/噸附近;倫銅更是大幅下跌,由8400多美元/噸跌至8200美元/噸下方。國內期銅價格雖然也出現了一定下跌,但是期現貨結構則出現了明顯改善,國產升水銅上周五升水達到100元/噸;平水銅的升水也升至50元/噸左右,而此前,現貨銅相對于期銅一直處于貼水狀態。
對于中國銅冶煉企業將在LME市場加大交割力度的消息,市場第一反應就是——國內企業又在期貨市場中處于不利地位了。甚至有傳言指出,國內企業在與國際銅貿易商進行對賭,目前處于嚴重虧損狀況,只能被迫進行交割。
不過對于這種言論,上海大陸期貨分析師高嚴榮并不認可。“作為銅生產企業,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賣出交易,是正常的套期保值操作,只要在經營范圍內保值,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對賭問題。”他指出,“期貨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做空者背后必然有做多者。”
對于企業來說,在期貨市場中的套期保值操作有兩種平倉方式,一是直接在期貨市場上做一個買入同樣數量的合約;另一個則是最終以交割的方式平倉。上海某期貨公司高管指出,國內企業最終選擇交割可能也是無奈之舉。
本來理想的套期保值是期貨如果出現虧損,那么可以通過現貨來彌補,比如銅企業在期貨市場賣出,當銅價上漲的時候,期貨市場中的虧損,可以通過現貨銅價上漲來抵消。不過,對于國內銅企業而言,這樣的情況卻沒有出現。
年初以來,國際銅價上漲超過6%。而國內銅價則僅僅上漲了3%左右。另外,由于去年底以來國內銅進口量較大,使得國內銅庫存量相當龐大,現貨需求狀況則相對低迷。
“對于企業而言,追求利潤最大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哪邊銅價高,就往哪邊賣。扣除關稅和運輸費用,國內銅價和倫敦銅價的均衡比值應該在7.4左右,而目前兩者比值已經降到7左右,這使得直接在LME市場進行交割,比在國內銷售更為劃算。”上述期貨公司高管指出,“除了對利潤的追求外,對國內銅生產企業而言,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國內銷售狀況確實不理想,一個關鍵的問題就在于,銅融資性進口過多,這部分銅使得中國銅的進口量遠遠超過了正常的需求量。”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進口國和消費國,而我們的企業如此高調地宣布將在LME市場中加大交割力度,無疑讓自己在對銅價的博弈中處于不利地位,而這更突顯了在目前國內外銅市場環境中,國內銅企業的無奈。
推薦閱讀
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有關負責人7日說,監管部門將對國債期貨制定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中金所國債期貨合約、規則及具體風控措施正在研究論證過程中。 這位負責人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說,在有關規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加碼交倉LME中國銅企的無奈選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8/5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