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木語)5月7日消息,《紐約時報》網絡版近日文章指出,與傳統報紙、雜志行業的命運如出一轍,高等教育界也開始開辟新的戰場——網絡,網絡教育將在下一個十年里大大拓展世界級老牌名校的影響力。
以下為文章摘要:
上周,哈佛與麻省理工大學聯合宣布將投入6000萬美元,向全世界提供免費網絡課程。在這之前,斯坦福大學的兩位教授,安德魯·吳(Andrew Ng)和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創辦了一家名叫Coursera的公司,這家公司與斯坦福、密歇根、賓利福尼亞以及普林斯頓等著名大學合作,提供包括人文與社會科學、數學、工程學等網絡課程,不少其他傳統的精英大學,包括耶魯和卡內基梅隆大學,也在積極往線上發展。
要說網絡教育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鳳凰城大學在1989年就開始提供網絡遠程學位,2007年秋季,美國有超過400萬大學生參加了網絡課程。但像近期這樣規模如此之大,參與的大學影響力如此之深還是第一次。就在不久以前,網絡課程還只是小規模的試驗,如今,它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成了這些精英大學們前瞻到的“未來課堂形式”,是一種不可阻擋更無法逆轉的潮流,以至于斯坦福大學的校長肯·奧萊塔(Ken Auletta)在《紐約客》雜志上撰文稱,“海嘯來了”。
與傳統報紙、雜志行業的命運如出一轍,高等教育界也開始開辟新的戰場——網絡。
網絡教育之于教育行業:洪水猛獸?全球革命?
許多人視這場呼嘯而來的變化為可怕的威脅:網絡教育會不會削弱大學體驗中最為重要的面授機宜?它會不會提升功利性的專業如商科的地位而將難以在網絡課程中達到好的授課效果的課程如哲學進一步邊緣化?快餐式的網頁瀏覽會否取代深度閱讀?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網絡課程的模式下,單個教授所能教的學生無疑會增多,出現明星級的、動輒“教”上百萬學生的教授幾乎是一定的,那么其余的老師們到哪里去找用武之地?學術的水準與門檻會不會變得高到殘酷?再者,沒有面對面的老師和同學,學生們一定能在電腦前孤獨得一坐幾個小時?這其中,又有多少對人的成長本應不可或缺的互動交流——手勢、情緒、眼神——消失不見?
這些潛在的問題當然不是杞人憂天,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人們似乎也應該有更多的理由來保持樂觀。首先,網絡教育可以給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數以百萬計的學生接觸全世界最優秀的老師的機會,沒有網絡的幫助,這些機會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目前,已經有幾十萬學生參加了楊百翰大學的的諾曼·內姆羅(Norman Nemrow)教授的會計學課程、斯坦福大學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教授的機器人課程以及麻省理工沃特·萊文(Walter Lewin)教授的物理學課程等。
網絡教育還將在下一個十年里大大拓展世界級老牌名校的影響力。據統計,單單是印度,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就計劃新建上萬所大學,來自全世界知名大學的網絡課程毫無疑問將能與之匹敵。
網絡教育之于教育倫理:學得更好?變成機器?
讓人詫異的是,對于網絡課程的一項調研顯示其效果幾乎和教室教學不相上下。網絡教育更能針對個體學生的節奏和偏好為其量身打造相應的課程,對于語言類課程以及以補習為目的的課程,線上教育顯得尤有優勢。
但關于網絡教育,真正最重要也是最為矛盾的一點是,人類的大腦不是電腦不是機器,我們并非空白的等待填充數據的硬盤。人類習慣從自己尊敬和喜歡的人那里學東西,學那些能夠激起興趣的事物。學習的過程,分為吸收信息、重讀和思考信息、通過討論和鑒定吸收和整合有用信息,到最后的質疑或者寫成論文,終于形成知識這幾個缺一不可的階段。任何一個過程你分了心,就沒法最終學到東西。
網絡教育只對知識積累的第一個步驟,也就是吸收信息最為有用,正如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理查德·A·德米羅(Richard A. DeMillo)所言,網絡教育只是將知識的傳輸變成了廉價的可供應全球市場的商品,但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大學必須同樣重視知識學習的其余幾個過程,因為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在網絡世界里,大學不得不思索如何跨越網絡來交流,并將這種交流變成學習的過程,畢竟學習說到底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化以及情緒化的過程。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將網絡信息與面對面的討論、輔導、辯論、聯系、寫作和放映相結合呢?怎樣才能將社會網絡資源導向富有活力的學習者人群?網絡教育是有潛力做到將大學帶向價值鏈的上端的,從簡單的信息傳輸越來越靠近輔助人類獲取知識的后幾個階段。
或許,將來,在一個“混合化”的世界,教室里的教授不但可以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還可以為其網絡課程選擇不同的演講者,為學生提供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眼前的教授可以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和談心,減少課程內容而由網絡代勞。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汀生表示,這種模式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更容易突破長期以來各類課程之間壁壘分明的狀況,在同一節課上,學生可以同時聽到數學和化學學科的演講,或者文學與歷史的展示。
早期的網絡世界大幅度加快了文化的民主化,但現在不管是在媒體還是在別的地方,文化已不再單純追求地理上的傳之深遠,而是質量上的飛躍。將來,或許對好的大學的評判會是這樣:能否在網絡世界提供既受歡迎又有權威的課程。在網絡世界里,二流的大學將墮落的更快,而追求卓越的、善于抓住機會的大學與學生,都將變得比無數先輩更加優秀。
推薦閱讀
從5月9日到5月11日,艾沃旗艦店聯合十大天貓、淘寶皇冠級數碼商家傾情共賀!推出五折瘋狂折扣搶、移動電源五元秒殺、搭配更便宜、滿就送、全場包郵等活動,活動優惠力度史無前例,敬請關注。 風雨兼程的五年,讓艾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紐約時報:大學網絡化已成不可阻擋浪潮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7/5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