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郵速遞)IPO上會獲通過,成為國內快遞業第一股。
中郵速遞預披露的招股書顯示,中郵速遞擬發行不超過40億股,計劃融資額為99.7億元,發行后股本不超過120億股。本次募集資金主要投向速遞物流郵件處理中心、購置飛機、購置運輸車輛、購置航材、補充營運資金等30個項目。
成立不足兩年即特事特辦獲準上市,業內認為中郵速遞的IPO是場騎虎難下的演出,在受國內外同行夾擊之下,中郵速遞的業績突圍有賴于沖突體制。
火速上市之背后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郵速遞將募集99.7億元,成為今年以來A股募資最大的IPO。
中郵速遞是2009年由中國郵政集團下屬的中國速遞服務公司和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合并而來,為中國郵政集團三大業務板塊之一。回溯這家全國第一號的快遞企業啟動上市之路,顯得匆忙又緊迫。
2007年初,國家實行郵政體制深化改革,進行了政企分離, 2008年,為實現郵政競爭性業務和普遍服務業務的分營,中國郵政集團開始對速遞業務進行改革,2009年6月30日,在財政部的支持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無償接收全國各地郵政和郵政集團的速遞物流資產,并據此成立公司。
資本市場詬病中郵速遞的“特事特辦”,是因為該公司直到2010年才正式辦理工商登記,成立至今僅兩年,連三年盈利期的上市基本要求尚不符合。但在國務院的特批之下,上市步伐快速推進。
“之所以特事特辦,是因為內外交困下,中郵速遞騎虎難下。” 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向記者表示,如今快遞行業的內外形勢對中郵速遞來說,必須盡快上市,否則難奪市場,但是上市對其體制會是重大考驗,也可能面臨種種挑戰。
黃剛表示,從TNT和UPS近期公布的醒目業績顯示,全球快遞行業正在回暖,亞太市場也成為全球物流核心戰場。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過渡期的結束,UPS、DHL等快遞巨頭正加緊布局將其國際快遞的業務優勢延伸至國內快遞。
這對號稱中國第一快遞的中郵速遞無疑會是個巨大的挑戰。從體量上比較,中郵速遞的業務量遠比不上這些國際巨頭。
中郵速遞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中郵速遞物流截至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營收分別為196.4億元、225.11億元、258.85億元。而其國際競爭對手UPS、FedEx和TNT2011年的營業收入總額分別為531.05億美元、413.23億美元和94.13億美元。
不僅“外虎”兇猛,國內民營快遞企業正趕超中郵速遞,有業內人士透露,事實上申通(微博)快遞的業務量已經超過中郵速遞,中郵快遞的市場份額近幾年一直以2%左右的速度下降。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還認為,中郵速遞過去三年的收入增速較行業平均水平低一半。
中郵速遞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內,中國速遞國內速遞收入分別增長了14.51%、12.88%和16.36%,與此同時,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2009年至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分別實現業務收入479.0億元、574.6億元、758.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17.3%、20.0%和31.9%。
業績維系之困
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國際快遞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建新認為,中郵速遞目前的業務結構與市場競爭格局系多年運營形成,受體制影響,不易改變。該公司優勢在于涉公業務和票據業務,但是在眼下業務增長最快最大的網絡購物快遞上卻喪失優勢。
與其他同行相比,實際上中郵速遞在國內最有資本做好網絡購物這塊業務,因為,該公司有全國最全最大的網絡體系。
從業務設計和募資投放上看,“整體團隊是走穩健路線”。徐勇認為,中郵速遞業務上聚焦于快遞和物流,是因為該公司尚無能力做其他業務,上市的首要目的是需要確保其快遞市場份額。
但這種保守做法,可能令市場對其業績增長產生擔憂。中郵速遞旗下中國郵政航空公司,目前擁有16架全貨機、24個通航節點城市,承擔著EMS絕大部分的異地航空運輸任務,運輸量占EMS運輸總量的40%以上。按照計劃,2015年中郵航機隊規模將超過30架,通航站點達到38個。但記者從其募資去向上發現,中郵速遞僅僅準備出資8.08億元用以留購融資租賃7架飛機,2014年留購2架,2015年留購5架。
以此推斷,中國郵政航空原計劃在2015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貨航機隊,幾乎成為泡影。記者還注意到,截至2011年底,中國郵政航空總資產13.8億元,凈資產僅1.6億元,2011年該公司的凈利潤虧損44.02萬元。
與中國郵政航空一樣,中郵速遞下屬三分之一子公司存在虧損狀況。招股說明書顯示,在其控股子公司中,共有36家全資子公司,但包括天津、遼寧、吉林、四川、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9省的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及郵航與南京集散中心等11家子公司在2011年度均發生虧損,占總子公司數量的30.6%,總計虧損額約1.38億元。
上市之后,中郵速遞的這些子公司能夠順利扭虧?業內人士表示有待觀察。“如果未來做整體上市,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納進來,才是真正會對中郵速遞的業績產生有力保障。”劉建新表示,按照UPS、日本郵政等公司的業務架構,均有不小的金融板塊,既可以吸引客戶、完整其供應鏈,又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不過這一業績大餅幾乎不可能發生,記者從業內獲悉,郵儲銀行也一直在謀求獨立上市。
推薦閱讀
成都的劉坤剛剛度過了一個繁忙的“五一”,他在春熙路上的幾套出租房是一些自助游者眼中的搶手貨,幾乎保持100%的出租率。“地段好,價格便宜,有家的感覺。”劉坤認為,這是他短租房受歡迎的最大優勢,“價格只有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郵速遞IPO過會 業績維系之困待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5/5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