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基于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認知,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需要具備液態水和大氣層,以及一個穩定的軌道,且距離主恒星非常近,可獲得充足的熱量,保持氣候溫暖。除了滿足這些苛刻條件,還需要符合其他十幾個變量,才能保證至少像地球生命一樣生物進化繁殖,這顆星球才能成為適宜居住的家園。
“地球2.0版”?Gliese 667 Cc表面擁有液態水,距離地球僅22光年
目前,研究人員認為我們應當將搜尋地外星球的生命存在性轉向宜居性,他們表示不久人類探索宇宙的最大興趣將集中于此,尤其是我們希望能夠在宇宙中拓展殖民星球。
對于近期一些最新天文發現,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一些巖石、類地行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行星科學協會首席研究員查理-林尼韋弗(Charley Lineweaver)博士說:“探測一些系外行星是否具有宜居性將成為天文學領域的新圣杯,最近發現大量的系外行星,其中許多行星具有宜居性陸地環境,暗示著宇宙中宜居行星是普遍存在的。這將增大發現一些地外生命的概率。”
但同時林尼韋弗警告稱,宜居性并不僅僅是一個關于無生命環境的狀態問題,存在生命體需要這顆星球具備數十億年的宜居性。行星宜居性是一個復雜、令人困惑的概念,我們才剛剛開始進行探索。生命通過控制營造它們的環境,可使一顆星球更加適宜生命體存活,它能夠形成生物適應環境特征,就像達爾文學說中提及的如何在較冷和較溫暖的環境中進化生存。這就像成年人能夠生活在比嬰兒更高等級的溫度環境下。
沒有復雜的生命體形成,這樣的星球就不可能長時間具有宜居性
林尼韋弗和研究同事阿蒂狄亞-喬布拉(Aditya Chopra)表示,對于生命存在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水的存在和溫度達到零下20攝氏度至122攝氏度之間。他說:“在過去幾十年我們對地球的勘測中,在一些奇特的不認為存在生命的環境中竟能發現生命體的存在,目前我們正在探索發現各種類型的地外環境,我們并不知道這些地外環境之前的狀況。”
林尼韋弗和喬布拉猜測當前認為可能具有宜居性的行星并不能孕育生命,他們指出,適宜生命形成的條件比生命幸存需要的條件更為苛刻,我們必須尋找人類能夠存活下來的星球,并在這顆星球上建造殖民基地。他指出,為了未來的家園,人們必須保持勘測研究宇宙,下一步我們將研制一種能夠觀測系外星球大氣層的人造衛星,這將為我們提供這顆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體的一些重要信息。如果我們并未發現適宜的星球進行殖民,或許地球人類將走向滅絕。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晁暉)北京時間5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 微軟 當地時間周三表示,該公司將放棄Windows Live品牌,采用統一的“微軟帳戶”(Microsoft account)。 微軟發表博文稱,微軟帳戶將是尚未發布的Windows 8>>>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未來宜居行星的探索方向是適應人類生存殖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3/5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