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例來說,目前在所有可貿易的產品中,需要進口許可證的產品大概占了50%以上,這個比例還是非常高的。” ]
歷時一年的斡旋與協調,中國政府的部委間終于在“擴大進口”的問題上統一了意見。
4月30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在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進口,適當擴大進口規模,促進對外貿易基本平衡,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
去年5月,本報曾報道,當時關于擴大進口的細則已經成文,并上報國務院待批。而細則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各個部委之間能夠做到更好的協調,為進口企業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務。
一些敏感的人士已經嗅到了對外經濟政策整體轉型的迫近,認為《意見》的出臺不僅可能是“寬出嚴進”政策的終結,也是未來轉向追求平衡的經濟結構、較高的經濟效率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政策信號。
“寬出嚴進”或成歷史
北京的秦小姐2009年在美國購買了一只COACH的新款包,花費200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這大概比在國內的門店便宜了一半還多,而且還沒有這個款式。”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她的經歷并非個案。
相當長時間以來,更多普通消費者,在購買日用消費品,如嬰兒奶粉和護膚品時,也與奢侈品一樣,遭遇價格“內貴外賤”的尷尬。
而進口金額更大的企業,在進口時要遭遇關稅、配額、通關及商檢的不便利等諸多限制。
前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曾舉過一個生動的例子:“大家都開一個玩笑,說我們現在出口是可以(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報關,但是你問問企業,做進口是這個情況嗎?可能就不一定了,這方面還有大量進口便利化的改革余地。”
這一切,或許將成為歷史。
為促進外貿平衡發展,在《意見》中,中國政府出臺了包括加大財稅政策支持、改善金融服務、完善管理措施、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組織領導在內的一攬子加強進口的措施。
其中,財稅金融服務保障最為給力。
財稅政策包括:以暫定稅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進口關稅,適當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進口關稅,適時調整部分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關稅,重點降低初級能源原材料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
在財稅金融服務的保障以外,《意見》還提出要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改進海關、質檢、外匯等方面的監管和服務。口岸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所在地的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行工作日24小時預約通關和報檢。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對記者解釋說,在過去積累外匯的時期,中國在進口審核方面比較嚴格,實際隱含的進口限制比較多,“舉例來說,目前在所有可貿易的產品中,需要進口許可證的產品大概占了50%以上,這個比例還是非常高的。”
趙忠秀表示,各個部委都在強調自主性,追求自身權利最大化,導致分頭管理、環節延長,這是造成目前進口效率低下的核心原因。
逐步減少外儲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的出臺也意味著,中國整個對外經濟政策風向開始正式發生轉變。
從1978年到2011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量由206.4億美元上升到3.6萬億美元,中國的出口已經占到全球總出口的近十分之一。而從最近十年來看,出口占GDP之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凈出口成為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而經過十年的發展,巨額的外匯儲備已經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相當大的風險因素。
在巴克萊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看來,未來的政策,除了支持出口,也要鼓勵進口;出口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也應該擴大其他形式的跨境資本流動,包括對外直接投資和雙向的證券投資。追求這些政策目標,必然涉及對外經濟政策的兩大核心措施:匯率政策和資本管制。
亞洲開發銀行前副行長小格林伍德曾對本報記者指出了目前問題的核心:“中國政府目前真正面臨的政策平衡挑戰來自于,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就能降低進口消費品價格;同時,可能會提高出口商品成本。因此,人民幣升值速度的選擇,是一個政策的選擇,也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綜合來看,這是一個在中國消費者利益和制造業出口商利益之間的平衡。中國特殊復雜的地方在于,中國的消費者大部分是被中國的制造業出口商所雇用的,因此,決策層的選擇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小格林伍德認為,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如何用好龐大的外匯儲備,而是在未來逐步將外匯儲備增量減少。通過擴大進口、擴大消費來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這個辦法也會對中國民眾有利。因為這關乎如何來提高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擁有這么多的外匯儲備對中國老百姓沒有什么益處。
推薦閱讀
沿海大省的GDP增速已出現明顯分野。 根據各省公布的一季度數據,粵浙經濟增速已創三年來的新低,世界工廠東莞一季度增速更僅有1.3%。蘇、魯雖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走勢仍比較平穩。 粵浙此前也有一波高增長行情,但在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降稅率改服務促進口“寬出嚴進”或成歷史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502/5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