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在購買房屋時,除了注重房價、區域、交通、綠化等相關配套之外,物管的服務質量也逐步被人們納入購房的衡量標準之中。
成都市物協負責人介紹,經過20年的發展,成都市已有物管企業1172家,由業主、業主大會依法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或其他管理人實施物業管理的物業管理區域已有5500個,覆蓋總建筑面積達3.05億平方米,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位。
但是,由于成都物管企業數量龐大,很多開發商與物管企業屬于“父子”關系,還有一些物管企業則服務意識落后,物管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業主與物管的沖突時有發生。另外,成都部分物管公司缺乏有效的應急機制,從業人員不具備相應的應急能力,在業主受困于電梯等緊急情況下,就凸顯出這些物管企業突發應急預案落實不到位。
開發商與物管多為“父子”關系 致業主利益難保證
昨日,購買位于雙楠路某項目樓房的劉姓業主向本網反映,該項目物管公司從屬于開發商,但其服務質量與宣傳時的說法相差甚遠,物管費說漲就漲,工作人員常與業主產生矛盾,甚至威脅業主,問題非常多。
回望中國物管業發展30年,物管業的出身比較特殊。中國物業管理行業是從房地產的房管機構演變而來的。業界調侃,很多開發商與物管屬于“父子”關系。
業內人士稱,開發商成立物業管理公司有利于對其所開發的項目進行統一管理,如果項目出現不足或者缺陷,問題也相對容易得到有效處理。
然而,由于物管公司在接管小區時,往往因“父子”關系而對房屋的各項工程如電梯、門窗、排水管等的驗收過程簡單化處理,甚至略過相關程序。一旦出現問題后,“兒子”又得扛下“父親”所欠的債,“怨念”太深,從而發泄到業主身上。
劉姓業主告訴本網,當初買房子時,考慮到物管是開發商自己的,物管費也便宜,才決定購買。現在物管公司非常“囂張”,想漲價就直接找個理由貼出公告。
本網亦從網上發布的各大售樓信息看到,相當多的樓盤,其配套的物管公司是開發商旗下的子公司。本網致電某樓盤銷售部,對方工作人員表示,配套的物管公司是其公司旗下的,價錢實惠,服務質量絕對相當好,如果業主不滿意,可以通過業主委員會來投票表決,決定物管公司的去留。
但是,據《成都市物業管理業主大會規程》成房物管[2003]7號相關條款規定,公有住房出售達到總建筑面積1/2以上的,商品房出售達到總建筑面積2/3以上且竣工交付使用滿1年的,業主才可以成立業主委員會。
據調查,成都存在不少住宅空置的現象。這些空置的住宅可能是未出售的,也可能是投資性房屋或者業主沒來得及裝修的。此種情況,小區短期內難以成立業主委員會。
四川中原地產二級市場營運中心總經理鄒玉堂指出,當前業主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但有些維權工作并不易于操作,比如業主委員會如不能及時成立,就將無法對物管的賬目進行監督,也無法安排新的物管企業進場。
仲量聯行相關負責人向本網介紹,前期的物業顧問服務、后期的全權式委托物業服務非常重要,物管服務其實需要非常專業,需要物管企業深思熟慮,這樣才能最大化的保證業主利益。
成都物管業未真正實現市場化 應盡快健全應急機制
物管擔負著保全小區業主利益的角色,關系千家萬戶的生活質量,關系民眾的人身、財產安全。
6月26日,成都金牛區某項目一業主與其父被困電梯,半小時后才可獲救。被困過程中,相關物管人員不會最基本的營救措施,只能寄希望予電梯維修員。該業主憤怒地指責:物管沒有解決突發問題的處理系統,這樣遲早要出人命。
然而,其物管負責人則表示,物管始終只是丙方,它對所有事故都不能扮演獨立處理的角色,因為它背負不了這個責任。
業內人士透露,物業從業人員原則上需要物業上崗證,但實際上一般公司基層的崗位并不要求。而且,有些物管公司對員工沒有崗前培訓或者崗位培訓。如此,很多從業人員根本不具備應急能力。
7月3日,成都那場特大暴雨,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暴雨過后,成都多個住宅小區的地下停車場積水,車輛損失慘重,使車主們扼腕。當時,關于責任在誰,有矛頭指向了物管企業。
“物管只要保證小區內的排水系統能夠正常使用,有日常檢查記錄,把該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并有相關記錄,就可以免責。發大水造成的損失,不能完全把責任推到物業身上。”一物業人員告訴本網。
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出臺了《成都市物業管理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指引》(簡稱《應急預案指引》)。業界稱,該預案指引在全國物管行業中還是首創。2010年5月,成都市物業管理協會印發《應急預案指引》,要求各會員單位、相關物業服務企業遵照執行。
今年,這場大雨正好檢驗了物管對《應急預案指引》執行情況。
鄒玉堂認為,大雨考驗了成都物管,提示成都物管業應盡快健全應急機制,如此才能在事故中有效搶修、搶救,保護業主的利益。
專家分析,專業的物業管理企業將成為物管市場的佼佼者。當前,成都物業管理還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只有當物管業真正實現市場化,物管公司才會千方百計健全完備的應急機制,提升服務質量,以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某物管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成都物管已經年滿20歲,已經到了需要離開開發商“父親”的時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身價值,為業主創造更好的生活氛圍,為物業增加軟性優勢和價值,同時也能讓物管企業本身獲得廣闊的視野、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做大做強的可能。
推薦閱讀
近年的豬肉價格仿佛過山車一般不停地在刺激著公眾的神經。時而一飛沖天,時而跌至谷底,而且兩三年一個輪回。在過去的15年中,豬肉價至少有5輪暴漲暴跌。然而像這一次漲價這樣持續時間之長,牽動面之廣卻也罕見。 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開發商物管“父子關系”成隱患 業主麻煩多亟需市場化運作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10719/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