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這是毛澤東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隆重舉行的追悼大會上,對張思德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做出的高度評價。會上,毛澤東主席還發(fā)表了影響深遠的《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講話,張思德成了那個時代的楷模。
為紀念這位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革命戰(zhàn)士,弘揚張思德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給人們提供一個參觀瞻仰、接受傳統教育的基地,陜西省安塞縣政府在2002年前后,投資100余萬元為張思德同志修繕了墓地,并修建了6間平房陳設張思德同志的生前遺物。
然而,九年過去了,斥資百萬修繕的張思德墓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基礎設施遭到了嚴重破壞,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片凄涼。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有關墓地的管理部門在張思德墓的管理上表現出的麻木不仁和相互“踢皮球”的推諉行為。
張思德墓地破壞嚴重 六間平房沒了門
6月15日,記者驅車來到了張思德墓地,寬闊的柏油公路一直通過樓坪鄉(xiāng)政府門前,再走一段沙石路來到了溝口(因張思德犧牲在這里,當地老百姓便把這條溝改名為張思德溝)。車隨著順溝底的道路行進,只見溝里植被茂密,雜草叢生,大約行駛二、三公里后便來到目的地。讓人詫異的是,映入眼簾的不是想象中的那種莊重、肅穆,而是到處破爛不堪:6間平房的所有門窗全都沒有了蹤影,剩下空空的門窗洞,墓地前廣場上的水泥地面多處下陷,裂縫處雜草蔥蔥,廣場四周枯葉、枯枝隨處可見;臺階也因為雨水沖刷而損壞,鋪設的馬路磚更是千瘡百孔。走到盡頭,溝的左側有一孔面積不大的磚窯洞,磚窯左上側有一小土洞,右側前是石碑,上刻有“張思德同志紀念碑,公元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五日”字樣。
張思德墓地,建于山與林的環(huán)抱之中,四周樹木茂密,綠意盎然,環(huán)境優(yōu)美,這與破爛不堪的設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站在墓地廣場上有種酸楚的感覺。
群眾:張思德墓管理不好是丟安塞人的臉
在返回途中,記者與當地一位正在鋤地的老大爺談起此事,他說,那墓地修起好幾年了,平時偶然還來人到溝里看看,去年北京一家博物館來人還進去過。說起設施的破壞,老人痛惜地說,聽說是花了100多萬,也沒有人來看管維護,再過幾年怕才不像樣子了!張思德名氣很大,國家也花了那么多錢進行修建張思德墓地,可咋就沒有人管,誰看見都心酸啊,讓外面的人來看了咋議論我們安塞人。 對于張思德墓地無人管理遭到破壞的情況,周圍許多村民都深表可惜,“張思德是那個時代樹立的典型,它代表那個時代的一種革命精神,墓地的荒落是現代人民對歷史的一種遺忘,而這塊墓地是政府 投巨資修建的,墓地的肆意破壞是政府沒有妥善保護引起的,這是一種浪費”,一位老鄉(xiāng)說到。
管理部門玩起了“踢皮球”
當日,記者從安塞縣民政局了解到,張思德犧牲地建設工程是由縣旅游局具體實施的。旅游局一位副局長在電話里告訴記者:工程是他們實施的,時間是2002年前后,花費了上百萬資金,修好后交給了所在地樓坪鄉(xiāng)政府具體管理。
為了證實旅游局副局長的說法,記者找樓坪鄉(xiāng)政府領導了解情況,鄉(xiāng)政府辦公室人員說領導下鄉(xiāng)去了,后通過樓坪鄉(xiāng)政府和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聯系,均以手機號碼是個人的隱私為由遭到拒絕。
6月17日,記者經多方打聽,終于聯系上了樓坪鄉(xiāng)鄉(xiāng)長,他告訴記者:旅游局沒有安排鄉(xiāng)政府管理,當時是縣上修的,修的還是半拉子,2009年通往張思德犧牲地的路斷了,是鄉(xiāng)政府派人補修的。自己到樓坪工作時那里的門窗就不見了。如果有人來看,鄉(xiāng)政府只保證路通就行了,這個事情,鄉(xiāng)政府也給縣上匯報過,不知道啥原因,到現在也沒有明確是由那個部門來管,如果有人來參觀了,鄉(xiāng)政府就派人打掃一下衛(wèi)生,把路修好,再也沒有辦法了。
延安是革命圣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輾轉13年,紅都延安,世界聞名。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全國掀起了紅色旅游的高潮,延安自然成了人們向往的地方。但面對張思德同志的犧牲地——張思德墓地這番情景,人們對延安這個圣地做何感想?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流血犧牲,難道還要讓他們的后代繼續(xù)流淚嗎?
推薦閱讀
下次維權,我們要有組織,要有合理分工,要有拉橫幅的,馬路上游行的,靜坐的,找開放商談的。 2011年6月以來,數十位業(yè)主就綠地變停車位與小區(qū)道路人車不分流等問題與比華利國際城的投資方成都佳宏 房地產 開發(fā)有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思德人民英雄墓地被破壞究竟為那般?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10712/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