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發改委近期將出手管制物價上漲。權威人士透露,近期食品價格上漲過快已引起高度關注,有關方面最近將出臺政策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進出臺一攬子控制物價上漲的措施,具體可能包括限價、“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價格補貼以及嚴懲囤積居奇等,尤其加大對炒作棉花和玉米行為的懲罰力度。(11月16日《中國證券報》)
曾幾何時,一小撮不明真相者將相關部門諷為“漲價委”,認為其只會主導漲價而不會降價。現在,“發改委近期將出手管制物價上漲”的消息有力地駁斥了種種謠言,充分證明相關部門是公平公正的,是代表了老百姓利益的。歡呼雀躍之余,我也不揣淺陋,愿意為相關部門管制物價支上那么幾小招。
確立一個既響亮又科學的口號。逢大事必有大口號乃是慣例,管制物價也不能例外。我建議,可以借鑒此前的房價調控,將口號確定為“堅決遏制部分城市物價過快上漲”。“堅決”和“遏制”兩個詞表達政府的決心,給老百姓以信心;“部分城市”、“過快上漲”則留下了回旋的余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和“過快上漲”都必須整成模糊概念,絕不能明確“部分城市”包括哪些城市、上漲幅度達到多少才算“過快上漲”。只有這樣,不管最終管制的結果如何,政府部門都立于不敗之地,不會因管制不力而被動。我欣喜地看到,已經有權威人士透露,此次研究出臺的管制措施核心意圖是要“盡快遏制住價格快速上漲的勢頭”,其指導思想跟我上邊的建議如出一轍,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打擊商家囤積居奇的同時,更要堅決打擊無知百姓搶購囤積。面對通脹,老百姓最傳統最簡單的做法是“囤”和“省”。據媒體報道,“海豚(囤)族”是近期涌現的一個熱門詞匯,一些人到超市搶購食用油、大米、面粉、衛生紙這些保存時間略長的生活必需品,囤積起來避免價格上漲的風險。這些“海豚(囤)族”由于為數眾多,所造成危害比壟斷企業不斷漲價和個別商家囤積居奇要大得多,制造了恐慌氣氛,影響了物價穩定的大局,對通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剎住“海豚(囤)”這股歪風,必要時可采取限量購物的措施,甚至還可以重新啟用糧票、布票之類的票證,不給試圖占便宜的老百姓留下任何可乘之機。
“數字化”手段是真正的殺手锏。“數字化”手段的主要含義有三點,一是靠公布“權威數字”制造物價管住了的虛像,就像“2009年房價同比上漲了1.5%”那樣,按老百姓的說法就是“關門,放統計局”;二是把相關數字列入“國家機密”對老百姓保密,以期老百姓“眼不見心不煩”;三是“關門,放專家”,由專家跳出來吹風調高通脹預期,比如“中國通貨膨脹率警戒線不應該局限于3%,而是可以提高到4.5%,是社會可以承受的”……
有了我提出的這幾記“組合拳”,物價調控必可大獲全勝,物價必能不斷“嚇爹”。不知相關部門會否采納我的建議呢?
推薦閱讀
普及法律知識,建設中國最優秀的法律平臺,為世界和諧發展奉獻我的力量。 八年前,找法網王總在心里默念著,毅然放棄當時的輕松工作,在家人的支持與幫助下,默默地走上了這條艱辛的普法之路。于是,八年前的今天,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話說物價繼續上漲!會嚇死人是否有這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01117/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