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義網接到群眾舉報,安徽省靈璧縣轄區內的一家國營農場涉嫌低價轉賣國有土地,舉報人稱“這家農場的土地能買到每畝30萬元左右,但在農場相關領導以每畝5萬元的價格賤賣,涉及的土地高達上百余畝,國有資產流失數千萬元。”
農場土地多次被“賤賣”
從該農場查到的資料顯示,2004年5月5日,安徽省靈璧縣綠肥良種場與黃灣鎮政府簽訂了一份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協議稱,“黃灣鎮政府以60萬元的價格統一收購良種場一宗規劃建設預留地,該地塊共4669平米,計7畝,將通過招商引資作臨街商品房整體開發使用。”這是目前能查到的該農場最大一筆土地出讓。
在該農場的職工張新(化名)看來,“這些地都賣的太便宜了!這塊地緊靠公路,交通很好,當時若按市場價賣,這7畝地能賣300萬元!” 張新向記者表示。
2005年12月20日,黃灣鎮政府再次以政府收購的方式獲得了良種場380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權,用來建設自來水廠,僅支付良種場4萬元。但是有知情者告訴記者,“這380平米的土地在當時市值30萬元,后來也并沒有修自來水廠,而是由鎮政府轉讓給了私人,最后蓋了商品房。”
2009年來,綠肥良種場再次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了90多畝土地。農場場長馮超說:“靈璧縣縣政府以政府收購的方式先后購買了農場土地共計90多畝地,價格是每畝5萬元。但是實際上,這錢都是由投資企業付的。”據了解,一家名為“安徽省蚌埠市眾成置業有限公司”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得到了50畝,另外一家企業以同樣價格得到了40多畝,價格都是每畝5萬元。
綠肥良種場的主管單位靈璧縣農業委員會紀檢崔書記向記者介紹說,2009年的90畝土地,靈璧縣政府收購后,想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一個大型的農資貿易市場和花生深加工基地,以此來帶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目前,招商引資已有成果,安徽省蚌埠市眾成置業有限公司負責建設農資市場,而安徽省科貿公司投資建設花生加工基地。
但農場的職工卻并不怎么看,綠肥良種場職工李蓮(化名)說:“這就是曲線賤賣農場的土地,他們先以招商引資為幌子,土地讓政府低價收購去,然后再由政府轉手建設商品房,再賣得高價。”
農場領導:土地價高將導致無人投資
據記者向相關方面咨詢了解,國營農場屬于國有企業性質,其土地不同于一般農村集體用地,國營農場的一切生產資料都屬于國家所有,包括土地、農用機械等。這些生產資料在作價出讓時,是需要全體職工代表大會進行討論和商議的,并且經過政府相關監管部門的允許,通過相應的審核、評估、拍賣等手續進行出讓。土地作為國營農場中最有價值的生產資料,也只有經過這樣嚴格的程序,才能保證國有資產、國企員工的權益得到真正的監督和保障。
對于綠肥良種農場土地多次被轉讓的事實,張新表示:“賣得太低了,土地出售的價格及方式,根本沒有領導跟我們商量,只是在例會上說一句,某某地塊已經被賣了,你們不要去種了。”
對于這些不規范的操作,靈璧縣農委紀檢組蔣書記解釋說:“土地價格太高,審批程序時間太長,投資企業就不會來我們這投資了。因此,只能先給他們開綠燈,手續是可以補辦的。”
馮超則表示:“我也想把地價提高,為職工多爭取資金,然而作為招商引資的項目地塊,我們必須得創造好的投資環境。”
農場職工自稱社保不如農民
農場每年的受益去哪里了?賣地的大筆資金又都用到何處了? 記者疑惑重重。
據馮超介紹,綠肥良種場每年的收入基本分為兩部分:每年15萬元的承包費用和出售土地所得費用。這些錢除了維持農場基本行政工作之外,主要用于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我們農場效益不好,但每年繳納養老保險至少都得30萬,不能只靠承包費,所以土地轉讓費,都是為職工的養老保險準備著的。”
這個說法被大部分職工否定。
職工代表告訴記者,在土地轉讓的過程中,職工們沒有得到一點好處,哪怕是參加醫療保險的愿望都沒有辦法滿足。
“如果土地以高價售出,我們農場應該有錢替職工辦理醫療保險。我的丈夫和兒子就不會因為看不起病走的那么早。”退休女工趙文英說。
趙的丈夫曾經是一名老職工,因為沒有醫保,害怕看病花太多錢,久拖不治而亡。“我丈夫年輕時參加過淮海戰役,本該得到優待的,卻沒想到年老時卻因沒有醫保,醫療費用不能報銷而死,太可憐了。”
趙的二兒子在父親去世后不久也患了重病,同樣因為缺少醫保,支付不起高昂的治療費用,只能將病情拖延。今年5月,趙的二兒子去世。
“我們曾經去求過場長馮超,讓他先借點錢給我們治病,但是他說場里沒錢。”趙說起這件事就不停地擦眼淚。
趙文英的遭遇在農場里并不鮮見。事實上,相當一部分職工認為農場的社會保障完善程度還不如當地的農民,“農民都還可以參加農村醫療保險,而我們這些職工,卻沒有辦法參加醫療保險。”
采訪最后,張新向記者表示,綠肥良種場作為一家經營了32年的國營農場,耕地從最初的1000畝耕地到現在的700畝左右,土地被各種名義“賤價”轉讓作為商品房開發;職工權益得不到保障、數千萬的國有資產流失,再沒有部門來管管,后果實在不堪設想。
(正義網 見習記者 楊柳)
推薦閱讀
新華網上海11月9日電(記者孫麗萍 許曉青)國際博物館協會9日在上海發布了《中國瀕危文物紅色目錄》,以幫助世界各國的海關、警察機構和文化遺產專業人士甄別受到中國國內及國際法律保護的中國文物類型,防止中國文物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01109/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