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9日電(記者孫麗萍 許曉青)國際博物館協會9日在上海發布了《中國瀕危文物紅色目錄》,以幫助世界各國的海關、警察機構和文化遺產專業人士甄別受到中國國內及國際法律保護的中國文物類型,防止中國文物遭到盜竊、盜掘和非法走私販運。
《中國瀕危文物紅色目錄》將受到走私盜賣威脅的中國文物分為13大類,分別是陶瓷器、雕塑、金屬器、民俗文物、玉石器、書畫、銘刻、碑帖拓片、圖書文獻、建筑構件、漆器、錢幣和服飾。
據悉,這是國際博物館協會首次發布中國瀕危文物的目錄。此前,該組織已經發布了非洲、拉丁美洲、伊拉克、阿富汗、秘魯、柬埔寨、中美洲和墨西哥、海地的瀕危文物紅色目錄。
國際博協總干事朱利安·安佛倫斯說,國際博協和中國博物館協會共同呼吁博物館、收藏者、文物藝術品交易商以及相關機構和個人,“在尚未徹底了解其來源之前不要購買這類中國文物”。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物資源極其豐富,近代以來,由于戰爭劫難、非法交易等原因,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中國政府始終致力于文物保護,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堅決打擊文物盜竊、盜掘和走私販運行為,然而當前文物安全形勢“依舊十分嚴峻”。
他呼吁,中國文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國際社會與中國攜手保護好這些珍貴文物。
據悉,中國迄今已與美國、秘魯、印度、意大利、菲律賓、希臘、智利、塞浦路斯、委內瑞拉、土耳其、埃塞俄比亞、澳大利亞等國政府簽署了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協定或諒解備忘錄。
國際博物館協會擁有全世界137個國家的28000名會員。11月7日至12日,國際博協第22屆大會首次移師中國,在上海舉行。
推薦閱讀
新華網貴州頻道11月9日電(記者劉文國)為堅決遏制全省煤礦事故高發、多發、頻發勢頭,貴州省將對全省安全隱患突出的443個煤礦進行專項整改。 記者從9日召開的貴州省安全生產工作緊急會議上獲悉,今年8月份以來,貴州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際博物館協會發布中國瀕危文物紅色目錄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01109/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