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徐玉玉被騙猝死案中,最后一名嫌犯自首,至此,該案6名嫌犯全部落網。倒賣數據產業鏈、嫌疑犯所在的福建安溪被媒體一一起底。然而,對于一個隱藏多年的黑色產業,即使遭到了密集式的揭底曝光它仍然還在偷偷運作。
8月29日晚間,微博網友@越來越老的來來(以下簡稱“來來”),分享了自己近日遇到的一起電信詐騙案。
騙子的手法并不高明甚至也不新穎,但可怕的是騙子掌握著來來的建設銀行卡號、電話號碼、近期網購消費記錄。這些信息串連起來,任何個人在騙子面前無異于裸奔。
個人信息的泄露緣何到了如此可怕的境地?哪些環節的失守導致了今天這樣的局面?TechWeb整理了近幾年來,有關個人信息泄露的報道,試圖梳理出容易泄露個人隱私的幾個關鍵點,希望能夠在這個不安全的信息環境里,多一點個人自我保護意識。
部分教育機構成黑客攻擊目標
山東大學新生徐玉玉之死激起軒然大波,人們在同情這個姑娘的同時也心生疑惑:徐玉玉的個人信息緣何被泄露得如此徹底?
據澎湃新聞報道,黑客已經成為個人信息地下交易產業鏈的關鍵部分。徐玉玉的信息有可能是被黑客盜取后,賣給了詐騙人員。有黑客團隊曾試過“侵入”臨沂周邊多個市縣教育局的網站,發現幾分鐘就可以進入,相關信息可以隨意瀏覽和下載。
北京眾安天下負責人、知名白帽子“301”楊蔚對于考生個人信息安全曾做過專門的研究。他在接受新聞晨報采訪時,講訴了這些泄露的數據是如何一步步匯入黑色產業鏈的。
“這些信息非常有價值,有人買就有人賣。既然下游有人愿意花錢,那自然就會有黑客去攻擊這些目標。黑客非法獲取這些信息,拿到數據以后,就會有人接手。這里面還有大量二道販子的存在,在中間賺差價。”楊蔚說,這個鏈條上的人分工特別明確,而且都是“專業”級別的團隊操作。“有些人會專門去聯系相關的培訓機構或詐騙團伙,從而把手上的數據賣到下游。而下游這些團隊,有專人負責詐騙的話術編寫培訓、線上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洗錢、線下ATM機提款等,分工非常明確。”
除了黑客之外,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內部人員還會主動販賣考生信息。
8月24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宣判了一起培訓機構員工倒賣學生及家長信息的案件。在培訓學校、教育公司工作的楊某、徐某等6人,非法獲取、購買200余萬條學生及家長信息,除了定點向家長群發廣告,還在趕集網、58同城等網絡平臺出售。最終,楊某、徐某等6人因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海淀法院判處1年3個月、半年及緩刑一年等不同的有期徒刑。
網絡購物成個人信息泄露重災區
據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48 億。網絡購物為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捷,但人們在享受這種便捷生活的同時也承擔著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曾詳細披露了一起網購詐騙案件的全過程,北京的李小姐在網上購買了一套嬰兒用品準備送給朋友,付款成功后的第二天,就接到自稱是這家網店客服的電話。
該“客服”稱由于淘寶系統正在升級導致訂單失效,需要先退款再購買,并準確說出了李小姐購買的商品名稱、收獲地址、電話以及所有訂單信息。由于信息完全相符,李小姐便沒有懷疑,并通過QQ打開對方發來的退款鏈接,并按提示輸入銀行卡號、密碼、手機號及短信驗證碼等信息。直接導致李小姐的信用卡被盜刷1.3萬元。
據悉,不法分子之所以能獲得消費者交易記錄,主要是利用竊取快遞數據庫、破解賣家和買家常用密碼等方式。
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近一年的時間,國內6.88億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
推薦閱讀
8月30日消息,外媒日前報道,由馬明哲、馬云、馬化騰聯手成立的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計劃在12到18個月內上市。外媒報道稱,公司首席財務官John Bi透露>>>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30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