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最新獲得的SEC文件顯示,李國慶夫婦牽頭的財團為私有化當當網至少需要籌備約3.789億美元現金,退市后,李國慶和俞渝合計持股93.17%,當當網管理層預計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營收增幅分別為6.6%、10.3%、11.5%。

當當私有化細節曝光:退市后李國慶夫婦持股93.17%
當當網2016年5月31日達成私有化確定性協議,董事長俞渝、CEO李國慶等管理層牽頭的買方財團計劃以每股美國存托股6.7美元的價格收購買方財團尚未持有的全部當當網股票,對公司整體作價約5.56億美元,彼時公告稱預計交易于2016年下半年完成。
5+1買方團
根據TechWeb最新獲得的SEC文件(以下簡稱文件),買方團名義上由10個主體組成,實質上完全穿透后為6方。
名義上,買方團主體包括俞渝、李國慶、Dangdang Corporation、Kewen Holding Co. Limited、Science&Culture International Limited、First Profit Management Limited、高級副總裁姚丹騫、副總裁陳立軍、副總裁Kan Min,以及自然人He Junjie。
完全穿透后,買方團成員由5名當當網高管和一名非高管人士He Junjie組成。
其中,Dangdang Corporation是由李國慶夫婦共同控制的英屬維京群島投資控股公司;Kewen Holding Co. Limited由李國慶全資擁有;Science & Culture International Limited由李國慶控制, 而Kewen持有Science & Culture International Limited 60%股權;First Profit Management Limited由姚丹騫控制。
非高管人士He Junjie在文件中被標注為“與當當網公司無關聯的人士”,目前不持有當當網股份。
私有化前,上述買方團成員合計持有當當網35.3%股權,卻代表83.6%投票權。這是由于當當網實施雙層股權制度的結果。
當當網發行A股和B股兩種股票,其中1股A股代表1個投票權,而1股B股代表10個投票權,當當網幾乎全部B股都掌握在李國慶和俞渝手中,因此公司超八成投票權掌握在他們二人手中。
至少需要3.789億美元現金
買方團以每股美國存托股6.7美元的價格,對當當網整體估值約5.56億美元。
買方團計劃通過四種途徑組合的方式私有化當當網,分別是“轉滾法融資”(Rollover Financing)、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當當網公司以及旗下子公司的可用現金。
其中,“轉滾法融資”,根據文件,即目前持有當當網股票的買方團成員,在當當網美股退市、股票被注銷時不接收股票對應的現金對價,直接接收當當網退市后主體相應比例的股票,不涉及現金的流入和流出。
債權融資涉及中國銀行上海浦東開發區分行提供的一筆1.64億美元的貸款;股權融資涉及高級副總裁姚丹騫、無關聯人士He Junjie分別提供的1500萬美元、25萬美元現金。
根據文件,買方團需籌備的必要現金規模約為3.789億美元。
這意味著,除了1.64億美元貸款融資、1525萬美元股權融資外,其余約2億美元(3.789-1.64-0.1525)資金缺口將由當當網公司以及旗下子公司的可用現金補充。
退市后李國慶夫婦持股93.17%
根據文件,退市前,俞渝在當當網持股3.92%,李國慶持股29.18%,姚丹騫持股0.07%,陳立軍持股0.01%,Kan Min持股0.02%。
退市后,俞渝將持股11.04%,李國慶持股82.13%,姚丹騫控制的First Profit持股6.67%,陳立軍持股0.03%,Kan Min持股0.05%。
未來7年業績
根據TechWeb最新獲得的SEC文件,當當網管理層預計:
在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年,公司營收分別99.25億元人民幣、109.47億元、122.07億元、134.47億元、147.27億元、160.01億元、172.76億元,對應的增長率分別為6.6%、10.3%、11.5%、10.2%、9.5%、8.6%、8.0%;
2016年至2020年毛利潤分別為17.88億元、20.64億元、23.57億元、26.1億元、28.57億元、31.01億元、33.36億元,對應毛利潤率分別為18%、18.9%、19.3%、19.4%、19.4%、19.4%、19.3%;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2016年至2020年運營利潤分別為9900萬元、1.63億元、2.54億元、3.19億元、3.76億元、4.78億元、5.41億元,對應的運營利潤率分別為1%、1.5%、2.1%、2.4%、2.6%、3%、3.1%;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即計入1000萬元股權獎勵開支),2016年至2020年運營利潤為8900萬元、1.53億元、2.44億元、3.09億元、3.66億元、4.69億元、5.31億元;
2016年至2020年凈利潤1.4億元、2.08億元、3.1億元、3.77億元、3.45億元、4.32億元、4.92億元,對應的凈利潤率為1.4%、1.9%、2.5%、2.8%、2.3%、2.7%、2.9%;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即計入1000萬元股權獎勵開支),2016年至2020年凈利潤1.31億元、1.99億元、3億元、3.68億元、3.35億元、4.23億元、4.83億元。
i美股競購原來是這樣輸的
當當網私有化過程中發生了兩個熱議話題,一個是俞渝、李國慶財團在特殊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大幅下調報價,一個是在更早前發生的i美股競購。
2016年3月9日,i美股宣布向當當網董事會開出每股美國存托股8.8美元的私有化要約,形成與俞渝、李國慶財團競購之勢,且比后者2015年7月9日開出的報價7.812美元高出12.6%。
但在公眾視野里,i美股的競購似乎并未引發兩個財團的激烈競爭。
當當網管理層彼時方面采取了“冷處理”競購的方式,公司層面未發公告通報,李國慶在內的高管也幾乎沒有評論,處理地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甚至在i美股競購要約發出2個月后,俞渝、李國慶財團不但沒提升報價,還大幅降低了報價至6.5美元。
俞渝、李國慶財團做出降低報價的時間在2016年5月17日,彼時,因中國國內傳出的監管層面對中概股回歸政策不明朗等猜測,一批籌劃私有化的中概股剛遭遇過大跌,在這樣特殊的資本環境下,俞渝、李國慶財團下調報價遭到過一些非議。
但最終,競購和非議都沒能阻擋俞渝、李國慶的步伐,2016年5月31日,俞渝、李國慶財團同當當網簽署了每股美國存托股6.7美元的私有化確定協議。
那么,在i美股競購、李國慶財團降低報價至達成私有化最終協議的近3個月區間里,發生了哪些未出現在公眾視野的事情呢?
根據TechWeb最新獲得的SEC文件,負責評估要約的當當網董事會特別委員會(以下簡稱特委會)聘請的財務顧問Duff & Phelps Securities, LLC(以下簡稱DPS)、i美股、李國慶財團,進行過幾次雙邊溝通,溝通內容涉及DPS認為支持i美股競購的“金主”不足,以及特委會要求李國慶財團提價等。
“2016年3月10日……經過討論,特委會指派DPS接觸投資者A(即i美股),了解后者以及后者要約的更多詳細情況……”文件稱。
2016年3月11日,DPS致信李國慶財團,要求后者考慮提高報價,原因是i美股開了8.8美元的報價,2016年3月28日,李國慶財團知會DPS,稱此前開出的7.812美元是公允(fair)報價。
2016年3月29日,i美股致信DPS,稱i美股正同潛在方商談,但尚未就競購同第三方結成財團。
2016年3月30日,DPS向當當網特委會指出,i美股的競購要約還在初步階段,缺乏資金支持的細節,此外i美股相對較小的基金規模、缺乏可靠融資源等,給i美股競購資金帶來不確定性。
2016年4月13日,i美股告知DPS,已有兩名潛在投資者加入競購買方團,但尚未簽署買方團協議。
2016年4月13日,DPS在與i美股討論后向當當網特委會指出,i美股牽頭的競購買方團并非正式組成的財團……i美股雖然還在與其他潛在方商談擴大競購買方團規模,但不能提供時間表和融資方案等細節。
2016年4月26日,DPS向當當網特委會指出,i美股競購仍處在初級階段,仍需增加融資途徑。
李國慶財團5月17日降低報價至每股美國存托股6.5美元。
2016年5月19日,當當網特委會要求李國慶財團考慮將報價提高至7美元;5月22日,李國慶財團回應稱6.5美元是公允價,最終報價不會高于6.6美元。
2016年5月24日,考慮到i美股雖然未撤回要約但沒有進展,當當網特委會要求李國慶財團考慮將報價提升至6.8美元;5月25日,李國慶財團致信當當網特委會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將報價提升至6.7美元。
此后6天后(2016年5月31日),當當網同李國慶財團達成每股6.7美元的最終私有化協議。
推薦閱讀
中新網8月8日電 放眼全球,幾乎所有的IT巨頭們都將觸手伸向了人工智能領域。近日,有消息稱,蘋果以大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人工智能初創公司Turi。這也是蘋果為自己的產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李國慶夫婦牽頭的財團私有化當當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30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