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吧漸漸喪失了吸引力
2009年,趙濤進入大學。學校里有著寬敞明亮的網絡教室,他能夠經常在這里上網。
“這時候,智能手機出現了,上網變得更方便了。”趙濤說,同學們一回到宿舍,就會拿出手機上網,和朋友們聊聊天,看看新聞。
“很少去網吧了,網吧里太嘈雜,吸煙的人又多,空氣糟糕。”趙濤說,于是大家都不咋去網吧了。
今天,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趙濤認為,網吧對他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了。“家里有電腦,出門有筆記本,手中有智能手機,根本不用去網吧了!”
網吧環境像咖啡廳就好了
“我覺得,網吧數量的減少,肯定是不可逆轉的大勢。但網吧還有其市場需求,也不可能消失。”趙濤說,他從來不打游戲,因此,網吧對他來說意義不大,但對于喜歡打游戲的年輕人來說,網吧還是首選場所。
趙濤說,他的一個朋友是個游戲迷,總是七八個人一起去網吧玩大型網游,“我的朋友說,只有在網吧里打網游,才會有酣暢淋漓的感覺”。
“從這個意義上說,網吧肯定不會消失。盡管整個行業前景不容樂觀,但網吧需要在自身設施、服務上不斷下功夫。”趙濤說,如果網吧就像咖啡廳一樣干凈、整潔、舒適,他還是很愿意帶著朋友去休閑的。
網吧的黑鐵時代?【2014~?】
2004年,我省新建網吧的審批全面停止,一張網絡經營許可證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萬元。10年過去,不少網吧從業者決定“金盆洗手”,就在這時,“冰封”了10年的單體網吧審批解禁。
為何要放開單體網吧審批權限?在網吧行業走下坡路的時候推出這一政策,會起到什么作用?我省網吧行業現狀如何?未來會朝什么方向發展?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梁新慧/文
【現狀】
網吧老板備受“煎熬”
2月21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鄭州市黃河路上一家網吧。工作人員說,該網吧已經經營了10余年。“2009年之前都很火爆,從來都是人等機,現在成了機等人。”
記者發現,該網吧有120多臺機器,當天上午的上座率只有50%。前來上網的網友大多在玩《英雄聯盟》、《地下城》等游戲。
而在文化路上的一家網吧,王姓老板大倒苦水,說網吧本來分布在兩層樓,這幾年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索性將二樓變成餐館,用來補貼網吧。“基本上不賠錢,但和前幾年相比,生意確實不好做了。”
在記者采訪的多家網吧中,多數老板都表示,網吧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備受煎熬。他們的狀況在58同城網上得到了體現,記者發現,有幾十家鄭州網吧掛出了“網吧轉讓”的信息。東方今報記者試著聯系了多位老板,他們幾乎給出了相同的答案:要投資其他行業,顧不上網吧了。而熟悉內情的人說,關鍵原因是網吧利潤急劇下滑,老板們紛紛改行。
【趨勢】
網吧從城市轉移到農村
河南省文化廳市場處處長張松濤說,我國的網吧數量從2011年到2012年開始出現下滑,結束了自2004年以來持續增長的態勢,其中2012年約有1萬家網吧停業。截至2012年底,全國網吧總數降至13.6萬家,我省網吧總數基本上還算穩定,保持在8000家左右,但城鄉比例有所調整。
“前些年,網吧主要分布在城市里,鄉鎮甚至農村根本看不到網吧的影子,這幾年,城市市區的網吧減少,出現了向城鄉接合部乃至農村轉移的趨勢。”
在網吧逐漸走向沒落的同時,中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口比例從2012年的20%增長至去年的近50%,漲幅超過一倍。
同時,安裝寬帶網絡的中國家庭用戶數量也在2012年大幅提升,達到了1.91億戶,是5年前的3倍。
【轉機】
單體網吧審批“解禁”
就在不少網吧從業者準備改行的時候,一個利好消息傳來。
在前不久召開的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會議上,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透露,今年,我省將優化簡化審批程序,降低網吧市場準入標準,放開單體網吧的審批。據悉,這是我省文化部門首次透露這一信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我省之所以放開網吧的審批,這和文化部等四部委的一個通知有關。”張松濤說,去年11月初,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總局聯合發出通知,各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可根據地區和城鄉差異,在確保場所每臺計算機占地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的前提下,分別設立網吧臺數標準,依法開展單體網吧審批。這意味著“不新批一個單體網吧”的政策被廢止。
【作用】
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
一邊是網吧的經營困境,一邊是政府審批解禁的救場。政府為何在此時放開單體網吧審批,新政能解救網吧嗎?
張松濤分析,從大的方面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因此,文化部門要“減少審批,放開文化市場”。從具體現實來說,此次對網吧政策進行適時的調整,目的是希望使網吧市場準入與管理工作能夠與市場的變化相適應。
有不少連鎖網吧的負責人擔心,網吧生意本來就不好,如果放開單體網吧審批,會對他們的經營造成影響。對此,張松濤說,網吧政策調整,對連鎖企業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放寬準入有利于制度上消除地方保護,給連鎖網吧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給那些“連而不鎖”以及靠收取加盟費生存的連鎖企業帶來沖擊,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
【未來】
要想存活必須轉型升級
據悉,此番政策調整后,各地網吧的總量和布局規劃不再報文化部備案。針對解禁后網吧會不會因此泛濫,四部委要求各地要及時調整網吧總量和布局規劃。
“城市的網吧市場已經日趨飽和,甚至部分地方出現萎縮,而那些外來務工人員比較聚集的城鄉接合部、小城鎮、農村地區等,市場需求依然很旺盛,這些因素在整個網吧總量布局規劃中都將全面考慮到。因此,農村地區和外來人口多的地區網吧數量會多一些,而城市里的現有網吧,要想繼續發展,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張松濤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網吧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們除了提供網絡服務外,還有桌游、咖啡、餐飲等。
“我希望網吧更具‘個性’,而不僅僅是一個上網的地方。”網友趙濤建議,網吧需要用餐飲、購物等綜合服務來吸引顧客,而不同裝修風格、不同文化內涵的主題網吧也會吸引上網族的光臨。
相關鏈接
河南網吧大事記
上個世紀90年代末,網吧在我省出現。
2002年以前,網吧行業幾乎沒有市場門檻。
2004年,新建網吧的審批全面停止。
2006年6月30日,河南停止網吧牌照全面審批。
2007年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聯合頒布了各地不得審批新網吧的通知,網吧牌照審批再次“冰封”。
2008年,解禁傳聞再次出現。
2009年9月,文化部印發《網吧連鎖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0年4月,河南三家連鎖企業獲得網吧經營許可證審批。
2013年11月,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總局聯合發出通知,單體網吧審批解禁。
今評彈
放開網吧審批
是政府管理思維在轉變
□東方今報評論員路治歐
網吧是服務型行業,但在興盛時代,因為帶著“原罪”,被停止一切審批;在敗落時期卻被有限解禁審批。這種歷史變遷富有戲劇性,這對一些從業者或想從事該行業的人來說,是遲到的春天。
十幾年來,網吧之所以會被打壓、批判、指責、抵制,不外乎網吧內發生了斗毆、燒死了人,涉嫌傳播違規信息內容、促發青少年沉溺。網吧的這些洗脫不掉的“原罪”,是在家長“救救孩子”的呼聲下形成的,也是在社會輿論一邊倒的常年批判下形成的。
沒有網吧,就沒有“原罪”了嗎?沒有網吧,青少年就不會沉迷于網絡嗎?不。
凍結網吧審批這些年,未成年人上網問題仍未徹底解決,青少年在家上網也能產生網癮。執法不嚴、多頭管理使黑網吧更難發現和查處。因此,不管是網吧當年的“藏污納垢”,還是黑網吧生生不息,根本原因還在于法律約束和政府監管沒有及時跟上。
有市場需求就有某個行業的生存空間。對于合法的行業來說,一味強制會使一些經營者從明轉暗,更難監管;會造就壟斷市場,使既得利益者不思進取,阻礙市場發展。
網吧管理是政府管理體制的一個縮影,顯示出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政府對市場的管理只有從堵向疏轉變、從微觀干預向宏觀調控轉變,才能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推薦閱讀
發改委還同時對國內外10多家手機企業和數家芯片企業進行了調查,了解高通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的具體情況,獲取有關證據資料。目前已經初步印證了舉報所反應的涉嫌壟斷事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吧20年浮沉錄:網絡向上網吧向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40224/29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