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1200萬的移動用戶,這個卡有80萬,南京有27萬,這個數據是從移動公司內部得到的”,參與維權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但隨著手機上網的普及和移動通信產品的升級換代,江蘇的幾十萬用戶忽然發現,20元封頂卡的使用受到了來自移動單方面的種種限制。
其造成的影響是,該卡的幾十萬用戶發現,他們不能進行其他套餐的訂購,也不能辦理過戶;其次他們的手機上網速度受到了限制,到了10月底,使用該卡的用戶全部不能訪問QQ、微博、微信等常用手機軟件。
因此,9月中旬,江蘇泰州的25名用戶采取聯名訴訟的方式將當地移動公司起訴,但原計劃10月24日的開庭時間,由于移動公司以技術人員無法到場等原因無限拖延,至今仍未開庭審理。
這樣的維權很快在南京、蘇州、泰州、鹽城等江蘇各地開展。10月26日,大批用戶在南京珠江路移動未來城門外抗議,以舉辦漫畫展、遛烏龜等方式諷刺江蘇移動對用戶的此舉。11月2日,這樣的維權活動又一次舉行,并且規模更大。
對此,本報記者多次致電江蘇移動新聞發言人,截止到發稿,對方并未接受采訪。專家認為,雖然通信領域的壟斷,目前在多數業務上已經被打破了,但由于通信服務商多為國企,再加上消費者對這一領域的一知半解,仍然很難平等對話。
封頂被取消
江蘇移動的業務通知顯示,針對封頂套餐用戶實施套餐和營銷案互斥策略。具體手段為封頂套餐用戶不能新訂購其他任何套餐,如需訂購則必須退訂此封頂套餐,自8月5日起執行。根據江蘇移動的通知,對此的解釋口徑為,封頂套餐與其他優惠套餐互斥,因此不能辦理。還有一種手段則是,對封頂套餐用戶可訪問的網站在10月底進行管控。
其間,江蘇移動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給用戶提出兩種解決方案。一是用戶關閉此套餐,可享受連續6個月每月贈送20元話費優惠;二是將此套餐改為20元包500M流量。
由于手機上網業務受到各種限制,很多用戶選擇了江蘇移動提供的兩種方案,退訂了此封頂套餐。“移動打電話說這個卡快關閉了,讓我們換其他的套餐,客服說不是針對某一個人,所有的封頂卡用戶都要關閉,我就稀里糊涂的改了”,曾經的封頂卡用戶王女士說。
“按照協議,移動必須提前90天公告,必須征得用戶同意,這些都沒有,可以說是連蒙帶騙的強制用戶放棄優惠套餐”,維權人士說,他們認為移動的行為屬于單方面毀約。迫于壓力江蘇移動對此進行了解釋,其于10月28日在當地主流媒體發布的公告稱,我公司早期推出20元封頂套餐,但由于當時技術無法區分訪問范圍,使得用戶過去幾年間超限訪問,目前技術升級已完成,將限制該套餐用戶的訪問范圍,并提供兩種解決方案。
維權人士認為此解釋口徑屬無稽之談,并找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對此進行論證。“按照協議,套餐是沒有有效期的,他們現在的種種限制,是和原來的協議完全違背的。”上述人士稱。
信息產業部電信法起草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闞凱力認為,這個公告合理不合理,實際上是對公告出臺者合適不合適。“無論消費者還是企業,對自己合適的他就覺得合理,真正的評判標準還是要看法律法規。”他說。
行業壟斷導致?
闞凱力認為,江蘇移動當初推這個業務是為了吸引客戶,如果當時所簽的合同明確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協議中有可以停止服務的條款,那消費者無話可說;如果沒有這樣的條款,那停止服務恐怕算是違約,具體要請律師來判斷。
“我懷疑有可能當時江蘇移動急著忙著發展用戶,沒有把這事想周全,沒有把權利和義務規定清楚,消費者也沒有仔細去研究,現在時過境遷,發生糾紛了,應該說企業是有問題的。” 闞凱力說。
由于民意呼聲較高,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安排下,5名維權人士代表曾與江蘇移動方面人士座談,談判錄音顯示,用戶的疑問與訴求并未得到妥善答復,移動方面只是一直重申他們的解釋口徑。
“移動就覺得我們就是這樣,你要是覺得我違法就起訴我,但是起訴的話,包括法院、通管局、工信部、消協等途徑我們都走過了,都沒有用。包括南京的12345市長熱線,他們的解釋都是企業有自主經營權。”維權人士表示。
“這個事一個是從法律程序,看移動是否違反法律,通過法律訴訟來解決;另外是企業管理角度,這個企業是一個基礎設施領域的,而且直接面向用戶,管理者應該以客戶滿意為最終原則”,中國消費者協會理事、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張承耀說。
“因為這已經演變成一個大的事件了,移動應該在公共關系的角度來妥善考慮,而不是說我是個國企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樣,這樣的態度就是錯誤的,容易造成對立。”他說。
推薦閱讀
目前為止,人類主流信息媒介有四種:文字,聲音,圖片,視頻。腦電波、意念、觸覺之類的就不討論了,太超前。我就對圍繞這四種信息媒介UGC(用戶創造內容)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1107/29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