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眼鏡向人們展示了穿戴式設備更多的可能性,而三星GalaxyGear智能手表也借由130億美元營銷費用砸出了兩個非同凡響的廣告,宣告人們在科幻片中所看到的腕帶設備已走進日常生活。我們是該感慨技術創造了需求還是需求推動了技術進步?
先來看下GalaxyGear的功能,現在還只是定位為Note3的一塊輔助設備,配套起來才能一起使用。在一個屏幕為1.63寸的手表上看短信、收郵件和打電話,還需要借助Note3上名為GearManager的app才能實現,敢問這樣的一個產品離科幻片中的腕帶設備有多少距離?不否認人們會有不方便用手拿出手機來接聽電話的時候,也會有人想過用手表來聽音樂,可所有這些功能都可以在智能手機上實現,而且智能手表目前還遠遠不能替代智能手機,只能算是實現了一點小方便。誠然GalaxyGear的技術確實比原先的智能手表進步了一大截,可是它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或者說它創造的并不是人們真正想要的需求。技術所創造的需求是真正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才會獲得成功,索尼推出walkman讓人們擁有便攜式音樂,蘋果的ipod又使人們享受了數字化音樂,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智能手表技術能否創造需求還有待時日。
相比之下,需求推動技術進步的例子卻不勝枚舉。對于移動開發者來說,著眼的需求在于如何讓App保持活躍。現在App的數量級已經達到百萬級別,App被發現很難,要保持活躍更難。一般來說,用戶安裝了應用程序后,開發者對其只有很小的控制力,也沒有辦法主動與用戶交互,只有被動地等待用戶打開應用程序,這當中會有多少App就此被遺忘。要改變這種局面,只有適當地主動與用戶交互才有可能提高App活躍度。因此,開發者們的這一需求直接推動了移動消息推送技術的進步,利用推送技術推送對用戶有用的消息。用戶是一個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那么用戶群體一定有其特定的人群屬性,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行業、興趣等。所以對于某一個應用,其人群屬性一定有傾向性特點。根據這些特點進行貼心服務,比如某出行APP,當用戶為出行提前做準備,APP可以間隔幾天推送特定消息,如特價機票提醒、目的地天氣情況、周邊餐飲住宿、預約叫車等等。有針對性的推送消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運營的力度,但卻是值得的。不區分用戶屬性推送對于無關的用戶來說就是垃圾消息,容易讓用戶產生反感甚至導致App被卸載。針對性的精準消息推送涉及到向單個用戶、多個用戶的推送技術,比如運用極光推送的tag/alias技術,不需要開發者自己去維護對應關系,可以大大降低運營力度。
特別是現在手游的運營手段多數還是停留在渠道分發上,因為能直接帶來用戶和收益。但市場上好產品越來越多,必然導致好產品在渠道上互相爭搶用戶。這時候就需要針對產品量身定制運營手段和策略。精細化運營不僅僅是從競爭產品那邊搶用戶,還要保持用戶的粘性,推送用戶期望收到的消息,提高用戶留存率和活躍度,越多的用戶留存下來就意味著更大的盈利可能性。
總而言之,無論主導者是誰,需求和技術都在時代發展中相互演進和共同作用,當需求推動了技術進步,接下來就該考慮如何利用技術推動企業發展和實現效益目標。
推薦閱讀
我們身邊會有一些朋友是同志,這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而在這些朋友中,他們有的可能已經公開,而另一些卻很有可能因為害怕、羞澀、家人社會壓力等等不敢讓別人知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需求與技術,誰主沉浮?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1012/29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