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P2P的兩大顯著特征是:平臺作為信息中介、不承諾收益和保證本息。先按照平臺作用來劃分,目前國內的P2P大致可以分成這樣分類。一類是像宜信這樣主要靠線下交易為主的模式,一種是線上交易模式。但后者也有分化,堅持采用純線上模式的,幾乎就拍拍貸一家。其他的,以人人貸為代表,線下發展貸款端,線上發展理財端,線上交易;按照風險保證來劃分,國內大多數P2P都承諾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或收益,其中有擔保模式、理財模式、股權投資模式、商業預付卡模式。而唯有拍拍貸不提供擔保和墊付。
在上一篇《國內的P2P借貸平臺為什么會異化?》中說到,對于國內的P2P平臺來說,首先沒有具備公信力、商業化的征信系統數據,于是造成了目標客戶和風控體系的差別。下面,我們就分別看看在這幾種P2P模式的風險分別在哪里。
拍拍貸模式在國內的P2P平臺中可算是最接近P2P最初的樣子的,投資者列出金額、利率和想要借出款項的時間,而借款者則根據用途、金額搜索適合的貸款產品。平臺不介入交易過程,不提供墊付和擔保,風險由投資者自己承擔。這樣一種模式,平臺本身的政策風險、經營風險是最低的,但對投資人可能有兩大風險。
一是對借款人的信用評估。這個應該是在所有國內P2P信貸平臺上都會遇到的問題,但由于拍拍貸不提供墊付和擔保,這個風險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由于沒有第三方信用體系,目前對借款人的審核責任都由P2P平臺來承擔了,這首先存在潛在的道德風險,即平臺為了激勵盡可能多地達成交易,而影響到信用分數及評級的公允性。另外,在操作性上,國內大多數p2p平臺通過線下機構來開發借款人資源并進行審核,但拍拍貸沒有線下業務,線上數據顯然不足以做信用審核的依據,至于是否能提供全面、真實、無偏差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就依賴于其技術創新和運營。至于效果如何衡量,對借款人來說可能是個難題。也就是說,拍拍貸如何保證它向投資人提供的就是優質的借款人呢?
拍拍貸很早就和慧聰、敦煌等電商網站合作開發出網商標,將網商用戶和淘寶店主列為其重要客戶;還專門開發了學生的特色借貸產品。這些運營舉措,可以看做拍拍貸通過電商平臺等渠道過濾,吸納優質借款人等資源的一個舉措吧。(采用第三方平臺提供優質借款用戶的還有我們之前報道過的有利網等)。
第二個風險在于債務的追償。目前,在拍拍貸上遇到預期不還的債務,投資人只有兩個追償的方法:等待拍拍貸催收,或者自行追討。拍拍貸催收欠款的主要方式是電話催收和根據隱私規則的約定分階段將借入者的信息進行黑名單曝光。電話催收,可想而知,網絡借款碎片化、分散化,電話鞭長莫及,效果肯定十分有限。黑名單曝光,拍拍貸稱其曝光的借款人信息都會被百度搜索引擎收錄。那么,日后借款人若要到銀行借款,銀行業務員若在網上搜到此條信息定會給此借款人搭上黑叉,不進行借款,但這個威懾作用目前有限。而且這是一種事后懲罰,投資人的錢還是追不回來。
那投資人怎么自行追討呢?起訴投資人。暫且不說法律途徑的成本相對借款來說是否成本過大,光P2P平臺上的民間借貸關系能否真正成立也還有待商榷,這幾乎是目前所有P2P平臺都會遇到的問題。
雖然從現有法律來看,P2P存在的合法性有依據。根據《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規定,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自然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款作為借貸案件受理。
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這種網絡化的民間借貸依然會有障礙。首先,在網貸中,雙方并不直接簽訂合同,而是由網站提供電子合同,沒有蓋章,沒有水印。沒有借款人的確認,這種復印件不能被認定有效。第二,沒有支付證明。因為目前大多數網貸平臺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即由平臺賬戶在出借人賬戶和借款人賬戶之間中轉。沒有支付證明則借貸合同不生效。
面對這種普遍的困境,拍拍貸推出的本金保障計劃,承諾滿足一定條件下償還虧損部分。什么條件呢?即對滿足成功投資50個以上借款列表(同一列表多次投標視為一次),每筆借款金額小于5000元且小于借入金額的1/3的投資者,當壞賬總金額大于收益總金額時,拍拍貸將在3個工作日內賠付差額。
在符合以上平臺賠付的條件下,也就是說,比如遇到的欠賬是5000,假如之前在拍拍貸上的投資中一共賺了3000塊錢。那么,平臺賠2000塊錢,投資人不賺不賠;如果能以前在平臺上賺了8000塊錢,大于這次損失的5000塊錢,那么平臺就不陪了,投資人一共賺3000塊錢。
這一舉措的目的在與促使投資人分散投資也即是分散風險,同時綁定投資人提高其黏度。這只是個保本政策,要獲得平臺賠付資格以及收益就得在平臺的壞賬率低的前提下多做投資。對于投資人來說,這意味著要從平臺上做更多次的借款人挑選,這個工作量很不小。而且,要成功借出50個項目才能獲得保障,這個壓力也有點大啊。
從拍拍貸目前公布的數據看,其壞賬率由最高時期的近4%一路降至現在的1.2%。對采用拍拍貸模式的P2P平臺來說,提高其平臺信用評估能力、開發優質借款人資源,是吸引投資人的重要因素。
推薦閱讀
把耳機變為飾品,以前就有人嘗試過。2003年,Skullcandy就面向沉悶單調的市場推出了一款彩色的個性化耳機,在隨后的五年時間里,這款耳機為他創造了8000萬美元的收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拍拍貸模式的P2P投資風險在哪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825/28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