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已經替代了“軟件”,成為了人們在討論科技產品時最重要的話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軟件。
著名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的創始人MarcAndreessen曾說:“軟件正在統治世界”。
但是雖然軟件越來越強大,但是我們使用軟件的頻率卻越來越小。Andreessen的那句話,應該將主語換成應用。進入到2013年以來,我們迎來了各種各樣的應用,這些應用運行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
究竟何為應用?從何時開始我們開始將這種代碼堆砌的科技產品應用稱為應用,而不再將其稱為程序或是軟件?應用和軟件究竟有何區別?
軟件已成舊人,應用才是新歡
由于移動設備的快速流行,人們開始越來越少的使用傳統計算機,似乎下載體積龐大的軟件已經成為了科技研發人員的專屬。
應用商店出現之后,人們開始愛上了這種“數字產品集散地”。人們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在網頁上搜索軟件,然后再從搜索結果中苦苦尋找下載鏈接。應用商店讓移動設備使用者能夠迅速找到并下載到自己需要的應用,只需一次點擊,就能夠完成從下載到安裝的所有工作。在普通人眼中,應用已經成為軟件新的代名詞。
不僅是人們對軟件的認識改變了,應用的流行也與用戶數量的增長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觀察到,大量上了年紀的人們也開始逐漸接受了iPhone等消費技術產品。而應用下載的便捷性,無疑為這部分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滿足感。
應用的消費化
應用有著簡單易用的特性。與軟件相比,應用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更加專注于可用性,應用設計的第一要素,就是“一看就會”,無需用戶進行復雜的學習。這使得應用迅速被用戶所接受。
從谷歌的搜索記錄上看,我們也能發現人們對應用的喜愛。下圖中展示了從2005年到2013年,人們對“軟件”、“程序”和“應用”三個關鍵詞的搜索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到,自2005年來,人們對軟件和程序的搜索頻率都在下降,而對應用的搜索頻率則在上升。
未來趨勢
在過去的數年中,應用對IT產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03年,如果一個客戶要求IT公司為他們制作一個應用,那么這個客戶一定是希望制作一個企業應用。2008年,要求IT公司制作應用的客戶,可能是任何一個人。
鑒于這些年科技快速的發展速度,我們對2023年會出現什么樣的產品很感興趣。2023年,人們將如何看待應用?10年后應用會運行在什么樣的設備上?我們還會將這種產品稱為應用嗎?
(via readwhite 譯/快鯉魚)
推薦閱讀
2008年美國經濟受挫,企業大批裁員,一種自由"任務認領"網站卻流行起來,比如Fiverr,TaskRabbit,人們通過這些網站自行發布和認領任務(稱為gig),進行小額現金交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軟件已成“舊人”,應用才是“新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822/28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