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筆者就曾預測金融機構的信用度將會變差,而人們對互聯網的信任則會與日俱增。事實上,最終的最終,我們看到了當年華爾街的土崩瓦解,多家投行倒閉,而互聯網行業卻幾乎毫發無損。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
可是,有一家金融企業卻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它叫Wealthfront,之前該公司名為kaChing,在改完公司名稱之后的三年半時間里,他們不斷努力,也做過一些轉型。
自今年一月,該公司的客戶數量就翻了一番,旗下管理的資產更是增長了三倍,達到3億美元,他們甚至從未做過廣告,在市場營銷上也沒有花過一分錢。相對傳統的資產管理而言,Wealthefront的確做的不錯,但是他們仍然有機會做的更好�?蛻羰窃摴咀钪匾暤牟糠�,根據Wealthfront公司數據顯示,每個客戶通過Wealthfront的平均投資金額為10萬美元,其最大的客戶投資金額超過了500萬美元。
Wealthfront公司總裁Adam Nash注意到,如果要推廣病毒式的資金管理業務,他們仍然需要做大量工作,因為金錢本身并不是人們喜歡談論的東西。“只有讓人們體驗到真正喜歡的服務,這種病毒式推廣才能奏效,”他說道。(盡管Wealthfront已經采用了類似Dropbox的方案,比如如果有好友推薦的話,他們將會對資產管理費給予一定的折扣。)
Nash是去年12月加盟Wealthfront公司的。他來自Greylock風投公司,在那里,他的角色是一名駐場準創業家(EIR),但是Nash在業界聞名的,還是他在LinkedIn任職時創造的病毒式增長奇跡�,F在,他把曾經在LinkedIn合作的大部分團隊成員招募進了Wealthfront公司。
好事成雙,風投公司Index Venture在數月前就對Wealthfront投資了2000萬美元,如今,他們希望可以追加更多的投資。但根據Index風投公司Mike Volpi透露,Wealthfront首席執行官Andy Rachleff是一個“守舊派”,他現在并不希望得到更多資金,而且他也不是一個為了錢而要錢的人。于是,Wealthefront做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甚至Index風投也很少遇到這類事情:Wealthfront找到了一些擁有公司股票的早期員工,并詢問他們是否愿意把手頭上的股票賣給Index風投。
在最新一輪融資中,Index風投投入了600萬美元,并設法通過現有的股票持有人購買350萬美元的股份。“Wealthfront這么做是明智的,最近的股票上漲就證明了這一點,”Volpi說道,“這么多年以來,幾乎每個人都覺得這招沒用,但是Andy是個固執的人。”事實上,當時Rachleff用自己的錢砸進公司,以保證公司可以持續運營。“我想盡我所能的買進全部股票,”Volpi說道,“希望我們可以得到更多股份。”Volpi本人就是Wealthfront公司的天使投資人,之前他曾加盟Index風投公司。
由于Facebook的崛起,準現金支出風靡一時,但是許多公司并不認同這種金融方式。對于Wealthfront而言,這卻是一個有組織,有控制的過程。在Wealthfront公司還被稱作kaChing的時候,對于那些早期員工,Wealthfront會采用股票等方式作為準現金,支付給他們。這真的是一家非常,非常與眾不同的公司。
那么,為什么不直接籌集更多的資金呢?Nash表示,由于資源和注意力等原因,即便是最簡單的融資流程也會給企業帶來成本。“我們在今年三月的一輪融資讓我們有了足夠的資金,不僅可以維持今后幾年的運營,并獲得一定增長,而且,即便業務有所擴大,我們也不會擔心。”Nash說道。
不過,當時機合適的時候,Wealthfront應該還會進行其他輪融資。在明年,該公司會真正實現產品和市場兩者間的契合,并專注在企業增長的工作上。3億美元聽起來是一個大數目,但Volpi提醒道,僅在美國市場,資產管理服務市值就高達13萬億美元。
和許多互聯網公司不同,Wealthfront擁有一套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其他公司相比,他們收取的資產管理費用要低的多。而且,他們的收入是非常透明的:費用收取比例是0.25%,管理資產為3億美元。即便是一個小學生也算得出來這筆帳(75萬美元),如果要拓展一筆大業務,顯然,現在這點錢還不夠。“要實現3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Volpi說道,“但是信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依靠人們對我們的信任,就能克服這些困難。”
(via VB 譯/快鯉魚)
推薦閱讀
Tesla的出現讓人們有理由相信,價格合理、能長距離運行的電動汽車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有幸最近有機會試駕Tesla Model S電動汽車,并參觀了用于生產電池和充電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Wealthfront:以賣掉早期員工股票的方式融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814/28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