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畢業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投資銀行,我在這里度過了三年半的時間。
在申請這份工作之前,我問了很多人“投資銀行分析師每天的工作是什么?”。也收到了很多高水平的回答,其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字眼:“團隊、合作、客戶和互動”。而當我真正的來到這里之后,我發現,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助客戶“減少支出(裁員的另一種好聽的說法)”,每天制作長達80頁的PPT,向客戶展示我們的發現。
這樣的工作讓我感到十分單調,但是幸運的是一天之中我還有一點其他的事情做。在每天7點下班之前,我還有點時間注意“一些其他的事情”。
對于我們這些投資銀行分析師來說,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討論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一些人希望走那些“經典路線”,即進入私募公司或是在商業學校教書。而另一些人則傾向于自己創業,或是去旅行。無論每個人抱有什么樣的目標,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在2-3年內離開投資銀行。
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最終實現了這個目標。例如我的領導們,他們幾乎都在投資銀行工作了一生。我開始考慮他們為何沒像預想的那樣在2-3年內離開這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每年我們的薪水都會增加一點,而所做的事情也會變少一點。收入增加、工作強度下降,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樣的工作十分具有吸引力。
剛剛從大學畢業的一個窮小子,找到了一個收入頗豐的工作,很快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當我需要用車的時候,我就會借用父母的斯巴魯。而在第一次拿到工資之后,一輛二手的BMW突然間進入了我的眼簾...。另外,在找到工作之前,我和我的同學們一起租了一間老舊的公寓,而在獲得收入之后,我開始希望搬到更好的房子中去。
雖然收入增加了,但是我的生活開始變得不愉快。我開始對工作有抱怨,但是卻沒有勇氣辭職。
隨著工作時間變長,我發現我的能力越來越單一,轉行逐漸變得越來越渺茫。于是我開始考慮離開金融業,在一家初創企業工作,但是由于我缺乏創業的經驗和能力,我不知道是否能夠實現這個想法。我被自己的優柔寡斷桎梏住,就像站在大峽谷的邊緣,想要探索峽谷對岸的風景,但是卻找不到度過峽谷的橋。
我日后的聯合創始人Paul當時也處在類似的處境中。我們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有創業經驗的合伙人。然而我們找到的都是各個公司的CEO,他們每天的工作已經很忙了,沒有時間將他們的經驗與我們分享。于是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人們彼此間分享工作經驗的平臺(treatings)。
在找到自己的目標之后,我們開始考慮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是應該用業余時間進行創業,還是應該辭去現有的工作,專心創業?”
最終我們決定辭職,全心全意的開始自己的創業之旅。Paul有著技術背景,于是他成為了公司的CTO。雖然我們充足的資金來請別人幫我們進行編程和產品開發工作。但是出于長遠考慮,Paul還是決定自己一邊學習一邊開發產品。
雖然自己進行產品開發可能會在短期內讓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我們還是決定這樣做。為了節省資金,我們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購買那些看似奢侈的產品。而在剛開始的時候,Paul開發的產品原型開上去也有點簡單,但是要知道我們的開發團隊只有Paul一個人,因此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我們相信,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我們一定能夠開發出更好、功能更豐富的產品。
雖然在那段時間,我們開發的產品很簡單,但是我們的待辦時間列表卻一點都不簡單。Paul的列表上有很多他希望解決的技術問題,我甚至開始羨慕起Paul的工作能力,無論列表上的問題有多復雜,他總是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創建一個待辦時間列表,然后將在完成上面的事件后將它劃掉,給了我極大的滿足感。然而,如果我們的列表上出現了一些抽象的任務,例如“獲得更多用戶”或“學習Twitter”等,將這些任務從列表上劃去,我卻無法獲得任何滿足感。能夠讓我興奮的,是完成那些具體的任務。
我辭去此前的工作,就是由于它讓我感到無聊,無法為我帶來滿足感。我不喜歡這種看似安逸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事情。如今的我,正在帶領自己的企業找到方向,每一天都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是我辭職創業的最大動力。
(via pandodaily)
推薦閱讀
近日教育資源搜索平臺Noodle Education的創始人John Katzman,對美國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Katzman認為美國的高等教育已經是一臺失效的吸金機器了。Katzman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我為何放棄投資銀行輕松的工作,而選擇創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812/28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