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端到移動端的教輔數字化出版與綜合運營商,是云天下創始人張映東給公司貼的標簽。去年11月云天下在武漢創立,雖然它運營的時間不足一年,但32歲的張映東已有比較豐富的創業經歷,在培訓、教輔出版行業有過近10年的積累。
財會金融、建筑建工、醫療衛生、職業資格、出國外語是云天下聚焦的五大業務板塊。在數字化出版領域,張映東在2006年所成立的另一家公司已涉及到光盤、U盤、SD卡等產品的研發與銷售。云天下成立后,它保留了原來的業務板塊,但其戰略重心已開始將原有的數字化內容,開始朝基于Web端到移動端的互聯網方向嫁接、傾斜。張映東并不希望,只是把它做成一個單純的賣書的平臺。許多遠程培訓的學校,它并不賣教輔書,而賣書的當當卻不提供培訓服務,打通這兩面墻“為用戶提供一套學習的解決方案,通過互動的方式來完成(譬如垂直于學習交流的社交、游戲。)”成為張映東創立這家公司的初衷和想要做的事:
- 當用戶在Web端注冊一個賬號購買數字化的內容后,他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做筆記并可同步于云端的移動互聯網賬號上;
- 用戶可以與作者實現溝通互動。不過,短時間內還不具備做到一對一即時性回復的條件,而是采取延時性服務;
- 在移動端的產品研發上,將內容個性化、碎片化。
張映東以學英語為例,他希望可以做到讓用戶不一定需要沿襲從第一章開始到最后一章結束的傳統學習模式,而是無論跳到哪一章都可以學好英語。這個念頭源于他上初中時所使用的英語教材發生的變化,課本由原來的刻板的ABC學起,變成了李磊與韓梅梅兩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各種對話,“某種意義而言,你無論是從哪一章開始學都可以。”為此,他覺得自己的產品,應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出在機場、學校、大使館等場景下使用英語的情境;
- 云天下還希望在互動、個性化、碎片化的用戶體驗之外,能在數字化的內容里穿插一些基于學習本身的娛樂性的元素,譬如用戶通過完成某些學習任務獲得積分從而獲得相應的增值服務;
- .與此同時,張覺得這個平臺上的用戶屬性高度一致,它在未來還可以身兼一個富媒體的角色,譬如在這里可以推廣與雅思相關的產品與服務;
- .除此之外,張映東說數字內容與傳統出版業最為不同的一個差異是受眾方式的變化,前者的內容可以做到像《絕望主婦》這樣的美劇,持續更新,但后者再版一本書的時間少則半年,長則無限期。于是云天下將自己研發的部分新產品嘗試著以第一季、第二季的方式分步驟地放到平臺上,而內容購買可以按章節收費。
張映東在武漢大學還沒有畢業的時候,便通過倒賣二手手機、代理中國聯通在校園的相關業務賺了100來萬。2004年畢業后,他又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落地在武漢在全國排名靠前的高校辦過考研專業課程輔導班,并從學員所報考的學校里請來了一批具有專業建樹的教授、博士生作為老師。一年的辦班時間也使得張賺了大幾十萬,但輔導班真正讓他賺到大錢的反而不是從有限的學員手里收到的學費。
張映東說,許多不能參加輔導班的外省市學員,希望能得到老師講課的內容和一些課堂筆記,因為這對他們來講是一個稀缺性的資料。于是,張通過把這些資料整理成光盤、印刷品并在博客、論壇、QQ群里進行推廣,“2005年一年時間,我便賺了好幾百萬。”這之后的2006年張映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在武漢的圖書出版城,盤下了一家面積達2000平米的書店做教輔圖書的批發。然后過渡到自己策劃選題、找作者來寫,再把書賣出去的路徑,“這相當于一個圖書策劃公司。”這個生意使得它的營收在去年已破億的規模。
但是,從去年開始他覺得是時候再成立一家新公司了,因為自己研發的教輔圖書成本較高,為此有讀者覺得買一本這樣的書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覺得有些貴,二是,他們覺得如果能配上老師、作者講課的內容會更精彩。于是,在云天下成立之前他便開始把老師、作者請到影棚錄音、錄像,以光盤加圖書內容(包含試卷)打包的方式出版,“我們便又回到了考研賣資料的模式。只不過,我們現在不只是賣內容,而是更傾向于互聯網這個平臺帶來的互動與服務。”(文/夏宏)
推薦閱讀
CRM軟件:過去10年企業們花了750億美元,滿意度卻僅上漲了3-5%
經常被人們忽略,但是卻十分重要的軟件企業是什么?那就是客戶關系管理軟件,企業可以使用這個軟件來檢測銷售情況、追蹤客戶以及市場營銷廣告。但是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808/28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