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復興,硬件大熱,硬件注入了互聯網的靈魂,但硬件本身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并沒有停止進化。在可穿戴式設備大潮涌動的今年,一家名字很邪乎的公司浮出水面,他們來自硅谷,在做著一些跟意念、思維相關的芯片產品,他們就是神念科技,英文名叫neurosky,快鯉魚記者約了神念科技的中國區總裁張彤先生于茶社小敘,聽他講一些神念科技的故事。
神念科技總部在美國硅谷、CEO楊士玉出生在美國,父母來自中國臺灣。神念科技這個中文名字就是他取的,他覺得這個詞在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甚至日語里面都是同樣的寫法,非常方便,而這一名字現在看來的確是非常有意思。神念科技中國區總裁張彤先生之前曾在麥肯錫做管理咨詢,同時也在高通、博通兩家做芯片的公司工作過。目前神念科技一共有100多位員工,在中國的無錫、香港也有團隊,8年來,他們一直在生物電傳感這一領域發展,從最初的醫學心電領域,一直擴展到現在腦波產品、眼電產品等,他們的產品目前被應用到駕駛,玩具,教育等領域,目前團隊的研發投入還是很高,而對盈利并不是那么強調,目前處于打平狀態。
目前,神念科技有腦電波檢測、心電檢測的產品,未來還會陸續有眼電和肌肉電的產品面市,這其中,腦電波芯片是他們最神奇的一款產品,不過張彤也表示,當前能夠應用的腦波檢測芯片仍然沒能夠達到檢測到思維內容的程度,它只能判斷你的思維狀態,讓你的思維狀態與現實的動作連接起來,比如讓風機把小球吹起來,注意力越集中,小球吹得越高,這其實是映射,也就是說,它在乎的不是你想到讓它飛起來還是降下去,而在意的是你是否去想了。
介紹完神念科技的團隊狀況,讓我們來聽聽張彤先生對于他們所在的行業的看法。在這位在美國工作多年,又服務于一家小型跨國企業的張先生看來,中美兩國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首先,是價格、購買力的差異。我們都知道,這些新型的 設備目前來看還都不是必須品,都像是在嘗鮮的狀態,但對于中美兩個地方的民眾來說,不管是在價格上還是購買力上,民眾的嘗試的意愿是幾乎不同的,在中國,可能大家不愿意花那么多錢去買一個新鮮玩意兒玩一玩,但在美國,可能它就不那么貴,人們愿意花那么錢,也有就可能養活一個像樣的團隊。
不過,張彤相信,這個差異在短期之內有可能被拉平,雖然中國總體上消費水平還不高,但由于人口基數大,雖然愿意花錢的人數比例小也有可觀的數量有這樣的購買力并且愿意去嘗試,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肯定還是會在中國這邊。
其次,美國2C為主,而中國2B為主。相比神念科技在美國消費級產品的火爆,中國的廠商顯然比中國的消費者更愿意嘗試下新的東西。甚至跟中國的這些廠商比起來,張彤覺得美國廠商反而顯得暮氣沉沉。中國廠商更愿意關注新的技術,并愿意積極的嘗試著將這項技術融入到自己的產品中去,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而他們的這些戰略上的投入并不會單純的按照研發經費去計算,而是這些實驗品也極有可能為這些廠商帶來一定的收益,比如他們跟酷派合作的能檢測心電的手機已經推出到了第二代,市場反響不錯。
還有,關于創造力,中國和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最近幾年,幾個人的小公司被巨資收購的事在美國越來越常發生,而收購之后,這些年輕人就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創意可能會跟土壤環境是否能夠給這些創客提供更大的自由度有關,而對于一些中國的年輕人來講,有的可能會淺嘗輒止,玩玩就算了,他沒有那么大的自由度或者機會將一些事情變得更好玩,這個環境的問題還是需要我們耐心等待的,但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一切肯定會變得好起來。
此外,張彤還向我解釋了一個曾經讓我所不解的問題,那就是,比如MTK的芯片,可能研發經費要上千萬,但售價只有幾毛或者幾元,是不是只有當神念科技的客戶量足夠大的時候才能支撐起盈利這件事?張彤解釋到,芯片產品還是要分兩類的,一種是通用型,就是靠拼利潤,拼量去掙錢的,而另一種是專業型器件,不再是以價格為尺度來衡量,那它的價格就不是問題,而利潤相對就會高很多。顯然,神念科技賣的是一套解決方案,他們不會過于擔心盈利或者壁壘的問題。
基于這些行業的狀況,神念科技有一個短期規劃和一個長期規劃,短期規劃是希望能在可穿戴式設備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讓人一提起腦電心電檢測芯片就能想到神念科技,而長期規劃是他們希望做一個平臺型的公司,主要是數據分析和處理這一塊,張彤直言,大數據才是可穿戴式設備的靈魂,未來數據平臺的事他們已經在進行當中,具體細節不便透露。而在產品方面,腦波產品的應用前景很有想象空間,但目前他們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心電的芯片上,因為當前心臟問題成為健康殺手的時代,心電芯片是有硬需求的。
推薦閱讀
據報道Facebook在全球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11億人次。那么下面就說明下Facebook今后的5種發展趨勢吧。(Facebook亞太區副總裁DAN NEARY)第一個趨勢是:“Mobil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神念科技張彤:可穿戴式設備的靈魂是大數據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804/28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