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Facebook在全球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11億人次。那么下面就說明下Facebook今后的5種發(fā)展趨勢吧。(Facebook亞太區(qū)副總裁DAN NEARY)
第一個趨勢是:“Mobile”(移動化)。
人們的信息收集手段從原來的電視和報紙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可以說移動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實早在2011年移動終端的出貨數量就已經超過PC端的出貨數量。這并不是一時的趨勢而是移動終端的長期性成長趨勢。
到目前為止Facebook都在開發(fā)面向桌面端的產品,但是現在已經逐漸在移動端開發(fā)相應的產品。其實早在2011年其已經改變了開發(fā)的方向。Facebook并不是要成為移動專家,而是考慮將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工程師都可以開發(fā)移動應用。從而制訂了現在的以移動為中心的產品開發(fā)體制。
另外Facebook的移動戰(zhàn)略并不僅僅是用戶而已,Facebook也有可以為企業(yè)提供廣告價值。
第二個傾向是“Identify”(認同)。
用網名在網絡上和別人交流,對方是真實存在的,而自己就是自己,這個過程中信賴性是非常重要的。結果就是交流變得越來越現實化。從市場學的角度來看,1對1的關系性更容易保持。
第三點是“Innovation”(創(chuàng)新)。
下面舉一個個性化的例子。某個男性進入酒吧入座后,熟悉的服務員走過來叫他的名字并且和他打招呼。同時點上他喜歡的音樂,拿出他喜歡的小吃。但是同樣,如果是另一名男性初次走進酒吧入座后,即使服務員并不認識他,他也能接受到上面例舉的同樣的服務,會有這樣的可能性吧?這就是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就可以讓這種可能成真。創(chuàng)新并不僅僅說是創(chuàng)造東西,怎樣才能使信息深入到生活當中去,這才是目標。這同樣也是Facebook的基礎服務。
第四點便是“Measurement”(市場分析與衡量)。
舉一個和剛剛一樣的,某男性去酒吧的例子。某個男性雖然看到了SAPPORO牌啤酒和KIRIN牌啤酒的宣傳廣告,但是并不能作為他到底要購買哪一種的判斷依據。并不是說在他要購買前出現在他面前他就會購買。而根據Facebook的廣告追蹤服務和線下行動數據,隨著企業(yè)對該消費者購買行動的分析,能提前判斷消費者更青睞哪一種產品,另外,離線支付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第五點是“Future is Digital and Analog”(數字和模擬)。
舉一個在澳大利亞非常受歡迎的食品廠商Griffin's的例子。該公司想要開發(fā)出新的糖果風味出來。通過Facebook和客戶交流的時候,大多數客戶希望將某款舊的產品再次生產出來。所以該公司便應客戶的要求再次生產該糖果,現在該糖果成為最熱銷的一款產品。這就是線下企業(yè)通過線上交流產生的結果。
以上便是Facebook的五種發(fā)展趨勢。最后再向大家介紹下Facebook公司內部廣為流傳的“This Joumey 1% finished(任務只完成了1%)”。我們現在為11億人提供互聯(lián)網服務,但是我們并不能滿足,下面要考慮的是如何為接下來的10億用戶服務。
(via cnet)
推薦閱讀
想成為下一個Mark Zuckerberg、Jack Dorsey?我必須給你澆一盆冷水
我經常遇到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興致高昂地向我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想法,并稱其“可能成為下一個Facebook”。我可以想象他們膜拜穿著Prada西裝一副聰明樣的Jack Dorsey>>>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804/28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