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公益是一個慈善對接平臺,上面有很多的APP應用,用戶玩這些應用會獲得特殊的獎勵:獲得米幣,選擇物資,捐給相應的公益活動。對于用戶來說,不需要付出金錢,只需要玩兒APP就可以參與公益活動。同時,甚至可能獲得米公益平臺上贈送的優惠券等。
這些物資哪里來的呢?來自于企業。一些企業有品牌宣傳等的需求,米公益平臺根據企業特征,找到不同的公益渠道,發起公益活動,根據需要,企業直接出物資或者出錢,給到這些公益組織那里,再輸送給需要的對象。在這里面,米公益還可能與一些電子商務平臺合作,企業從他們那里以更有優惠的價格購買物資,同時這些電子商務平臺還可能向米公益的用戶提供優惠券、購物卡等。當然,這些電子商務平臺等也可能就是需要曝光的企業,他們也可能直接向公益活動捐贈。
企業的捐贈或者直接在線下進行,然后在米公益的平臺上曝光。或者將不同的企業要捐贈的物資,以及不同的公益活動都在米公益平臺上展示,如上文所說,由用戶選擇要參與的公益活動,了解其要籌集的物資,用玩APP獲得的米幣兌換物資,再指定捐贈給某個公益活動。后一種方式,使得企業的宣傳可以看到量化的結果。
米公益的模式,對企業來說,是建立了與公眾之間特殊的互動方式,并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對公益組織來說,米公益平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捐贈平臺,企業出錢,社會公眾付出關注。在這個過程中,米公益是個資源整合的平臺,不經手金錢,但促使資源流向真正需要它的地方。
對于米公益平臺來說,真正難的地方在于,要在線上聚集起足夠多的用戶,這樣才能使得有足夠多的企業愿意參與到這個平臺上的活動中來。現在,米公益上一共有5款APP,并已經在7月17號在Android及安智等平臺上推出。這些APP包括米·知——推送問答類資訊;米·媽媽——提醒與家人溝通;米·有氧——提醒進行有氧運動; 米·伸展——提醒定時進行肩部放松;米·扭扭——提醒定時扭動頭部進行頸部放松。米公益的團隊還在定期更新APP,同時整合更多的資源,將優惠等反饋給用戶。在初期,他們會更多組織線下活動來吸引用戶。
米公益平臺是由中山大學的一些學生建立的,這個團隊目前有十多個人,年齡從18歲到23歲,他們有的還即將進入清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多倫多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就讀。
國內也有像新浪微公益,以及小題大作微公益這樣的平臺,不同的是,這兩個平臺由個人出錢,直接捐贈到需要幫助的對象那里。米公益則把捐贈的主體設定為企業,個人只需要付出關注就可以參與,不需要直接出錢。
米公益的模式和國外像Charity Miles這樣的應用有些相似,就是用戶參與,企業出錢,一起公益。只不過,Charity Miles只是一款應用,米公益上的應用更多。目前,米公益上的應用都是自己團隊開發的,要是能整合一些其他第三方的應用和開發力量,可能會聚集起更多的用戶,甚至用戶玩兒的都不一定非得是APP。
推薦閱讀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網上訂餐平臺OpenTable 宣布,將推出移動支付服務,并開始測試工作,這個計劃讓它跟同領域競爭者的比拼中領先了一大步。按計劃今年年底OpenTa>>>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米公益,玩一下APP就能參與公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731/28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