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未來(六)科技進步的限制和3D打印

(樂購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科技本身是一種信息,一種處理客觀事物的方式。在科技領域,除了人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理論上沒有所謂的限制。但是科技的進步往往會在觸及本領域瓶頸之前,總會先達到道德倫理和法律的邊界。
比如藥物流產曾經被天主教和基督教強烈抵制,認為這是謀殺,剝奪上帝賜予的生命。還有原子能技術、克隆人技術、轉基因技術都備受爭議。
科技進步的信息需要傳播,遵守傳播學原理。一個點進行廣播,周圍受到廣播信號的個體接收并傳播。傳播過程中,信號會有反饋、衰減和變形。但不管怎樣,傳播和獲知信息不僅是人的本能,更是人的基本權利。
美國國內最多的則是“槍支權利、槍支暴力還是槍支控制”的爭論,奧巴馬連任之前就已經開始。由于槍支問題,新技術3D打印也成為焦點。

由于3D打印技術的特殊性,雖然它本身并不會造成國家威脅,但是它打破了技術的壟斷權威,降低了技術信息獲取難度:一個普通人從互聯網上下載一個槍支的組件藍圖,就可以在自己家中啟動3D打印機,打印出組件然后自己安裝。而打印的槍支所發射的子彈,和真槍同樣致命。這確實是一個危險的用途!也許某些領域的科技知識,被壟斷并不是一件壞事。
3D打印不僅可以打印槍支,也能打印其他實體物件的副本,只要有藍圖或者將原本掃描!單純從目前技術上講,未來3D打印的瓶頸在于如何打印和組裝較大的物件。
3D打印改變了人們獲知方式的同時,瞬間收縮了很多行業、產業的市場。
先哭泣的商人可能是軍火販子。令尤里(凱奇飾,電影《戰爭之王》)頭疼的問題“如何武裝12個人中另外的11個”( how do we arm the other eleven?)將被解決。
其實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是那六個常任理事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其他國家”。
然后是房地產商。3D打印所需的材料如果足夠堅固,人們就可以自己組裝房子。當然,又要考慮當地國家的法律。在德國,政府只會規定私人住宅的房屋標準只要達到政府要求(高度、強度、朝向等)就可建造,而不會干涉甚至剝奪人們建立自己房子的權利。
就是說,在國外如果你有一臺3D打印機,符合規定的房子圖紙,輕質而堅固的原材料,就可以打印、組裝自己的房子。
截止發稿前,國外已經有房子在打印后的3天內組裝出來了!對于飽受地震影響的日本人民,和多災多難的和兲朝shitizen是個好消息。但對于房地產商、水泥商、建筑商、建筑工人、重型機械廠商、產業鏈相關人員和最終從其中獲得稅收收益的某機構,將是噩耗。
最后是政府。政府的職能之一是提供社會服務的機構。如果人們所需的社會服務可以自己解決,那么我們還需要政府(的這一職能)做什么呢?

道聽途說:3D打印技術是90年代某女博士的設想。但是由于某種原因,并不青睞也為提供科研經費。幾經周折,這個女博士到了美國,使得這個技術的顛覆性凸現出來。我想說的是:偉大的制度催生偉大的技術,偉大的技術回饋偉大制度下的社會。
雖然目前3D打印技術還不成熟,打印機器和材料成本高昂,用戶體驗也不友好,但是科技進步遵循的法則之一,就是使得資源流動成本降低,所以我們相信在未來幾年內,3D打印技術市場會像寒武紀生命一樣繁榮,同時也希望危險的技術得到控制。
3D技術,打印夢想。
科技的未來(七)科技進步的法則
世界從懵懵懂懂中逐漸清醒,從笨拙變得靈敏,從愚鈍變得聰明,從聰明變得智慧。經過初期長時間的量變積累,科技會以某種方式進行傳播,把最新的技術“告知”世界上所有的角落,新科技會帶動本科技等級的其他科技的進步,然后整個科技鏈條開始轉動。科技鏈條轉動越來越快,直至質變發生科技越級,迎來又一次繁榮。

經過對科技進步歷史的分析,初步歸納出所遵循的法則,總結以下文字。
目標:實現人類意志
口號:以人為本
方式:資源流動成本最小。
趨勢: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制度化,制度的問題流程化,流程的問題表格化,表格的問題信息化,信息的問題智能化。(“智慧地球”就是IBM目前在做的。)
表現形式:
1、當科技發生越級的時候,新科技會逐步將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層進行升級。
2、信息變得傳遞更迅捷,減少信息不對稱。(有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科技的傳播速度史無前例的迅速)
3、物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
1、 有效利用能源。
2、 破壞原有產業結構,創造全新的產業鏈。
3、 解放人性,減少人為因素影響。
4、 解除獲知壁壘,減少認知成本,破除知識權威。
5、 降低人的參與度,排斥低端勞動力。
科技的未來(八)趣談
趣談1:銷售,消失的角色
很多新的職業和社會角色被創造,同時很多古老的角色會消失。
社會角色或職業由其所包含職能組成,如果其職能被取代,則社會資源不再流入該角色,這一社會角色也將消失。

個人認為,銷售這一職業將會消失。(這里的銷售是指廣義的銷售。)
在回答“銷售人員為什么會失業”這個問題之前,先要了解“銷售人員為什么會存在”。
銷售存在的職能或價值,根據產業或行業的不同,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 發現消費群體
2、 建立客戶關系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莫謙)近日,偶然間看到了鬼腳七老師的一篇關于互聯網產品更新快慢的文章,文章先是列舉了幾款在PC互聯網中順應唯快不破的發展趨勢而成功的產品,然后又以移動互聯網舉例表示在網絡環境發生改變之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科技的未來(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422/26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