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占地6平方米的機器“肚子”里裝著402本圖書,只要使用讀者卡,就可以把喜愛的圖書借回家,這個便捷的機器就是“24小時圖書館”。它們算是科技助力文化發展的踐行者,在北京街頭上崗不到兩年,數量有所增加,實際惠民情況如何呢?
遇到老王時,他正巧在機器上操作還書程序,“就是省事兒,圖書館員工下班了也不耽誤還書。”目前這款機器在朝陽區發展較快,已有120臺投入使用。
按照提示
借還操作并不難
老王是一名普通職工,經常到朝陽區圖書館借書,“這個其實就是方便,現在可能看不出來,等人家圖書館的人下班了,這個機器的用處就大了。”老王從書包里掏出5本書,大多是人物傳記類的,“在這兒還書不用排隊,一會兒就辦好了。”翻開書的首頁露出條碼,放在還書口,圖書就被自動收入24小時自助圖書館內。老王告訴記者,只要按照機器上的要求一步步操作即可,對于一個經常借還書的讀者而言,使用這樣的機器并非難事。
24小時自助圖書館是一個占地6平方米的機器,它實現了申辦讀者卡、自助借還書、自助續借等功能,機器內可容納402本圖書,除了普通書口,機器還配備了5個大型書口,可供大型畫冊進出,每一本書上的條碼就如同身份證一樣,可以讓機器對書進行數據識別。
朝陽區圖書館李凱副館長介紹說,2011年4月起,朝陽區圖書館開始建設24小時自助圖書館。首批自助圖書館于2011年8月底建成,當時只有10臺亮相朝陽街區。“目前我們已經有120臺建好的自助圖書館。今年將繼續建設,最終達到150臺,形成比較好的公共圖書館體系。”
增加功能 開拓閱讀新空間
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最早出現在深圳,北京的自助圖書館借鑒了深圳的一些經驗。李凱說,自助圖書館在我國已經悄然興起,但在國外,這樣的設備目前并不多見,“我們也接觸到一些國外朋友和參觀者,他們覺得這樣的自助圖書館還是比較新鮮的。自助圖書館里使用的讀者卡和北京市的圖書館一卡通是一樣的,這樣它就同其他圖書館一樣,實現了統借統還。”李凱稱,公共圖書館的體系分為四個級別,即中心圖書館、街鄉主要圖書館、街道圖書館和社區圖書服務站點,社區圖書服務站點包括農村的益民書屋、民辦的圖書館等,而24小時自助圖書館屬于第4個級別。這樣的公共圖書館體系可以讓市民隨時隨地看書,使用科技助力文化發展,以達到公共文化的便捷性。
李凱介紹,根據自助圖書館的數據顯示,目前使用它辦理借閱證的市民數量占到朝陽區公共圖書館數量的近一半,這體現了自助圖書館的便捷性;在辦證人群中,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比例均等,體現了公共文化的公平性;18歲到45歲是主要辦理借閱證的人群,這些人有一定學習基礎,是喜歡讀書的主要人群之一。“自助圖書館把我們的服務時間和服務空間進行了拓展。而后,自助圖書館會與電子讀報、新華社信息發布相結合,讓自助圖書館擁有更多用途,以滿足老百姓隨時閱讀的需求。”
實時監控 圖書新鮮有側重
與圖書館不同,24小時自助圖書館沒有圖書管理員,被返還的書籍是否有新的破損便缺少了及時監控。朝陽區圖書館社會工作部主任曹軍打消了這個顧慮:“在建設前期,我們也很擔心出現大量的書籍破損現象,但是實際的使用遠比我們設想的好很多。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回收的書中還沒有發現被故意破損的情況。在閱讀過程中,圖書會出現一定折舊、磨損,這些都是閱讀中的正常現象。我們會隨時回收書籍,進行日常修復。”
這樣一臺24小時待命的機器,在使用時出現問題怎么辦?不用擔心,監控器對每臺機器實施實時監控,當讀者遇到問題時,修理人員會通過機器上的電子顯示屏,與使用者進行視頻對話,告訴讀者如何操作。如果遇到嚴重問題,監控中心還會通知修理人員,趕往現場實施修復。
自助圖書館容納圖書的數量有限,如何滿足百姓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李凱稱:“我們對老百姓對圖書種類的需求有一個基本認識,根據圖書館工作的經驗,我們對自助圖書館里的書做了基礎配送,涵蓋22個大類,涉及成人、少兒讀物。比較受歡迎的史地、文學、傳記等種類的圖書我們會有一定側重。這些書每日會進行檢查和更換,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圖書的新鮮度。”同時,每臺自助圖書館會對每日借走的圖書進行記錄,通過分析平臺,工作人員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以便根據不同區域內讀者的需求進行適當比例的調整。
科學擺放
不進地鐵當擺設
目前,武漢在21個地鐵車站設立了自助圖書館,但對于在地鐵站里設立這樣的圖書館,朝陽區圖書館社會工作部副主任謝剛稱:“北京的地鐵站很多,要設立自助圖書館自然很容易,但效果會如何呢?咱們每天上下班坐地鐵都是忙忙碌碌的,麻利兒走自己的路,誰會注意到地鐵里設立的自助圖書館呢?使用率沒法保證,這樣的便民服務估計就成了擺設。與其在地鐵站里成為安全隱患,不如把設備放在利用率更高的地區。而且,地鐵里也不是良好的讀書環境。”謝剛稱會選擇人口密集、地段繁華、借閱方便的地方,以此讓設備發揮最大的作用。
■身邊的電子閱讀
電子讀報機
電子讀報機猶如一個放大的iPad,可以通過手指點擊實現選擇、放大的功能。讀報機涉及全國30多個省市,161種報紙資源,讀者可以按照拼音、地區、時間、種類四種搜索方式進行查找,放大的文字讓老年讀者在閱讀時省事不少。讀報機每日都會進行更新,與紙質報紙保持同步。
電視閱讀
看電視時很多人會用到機頂盒,潘家園街道圖書館內的機頂盒卻與眾不同。它同樣是由歌華有線提供,打開電視后可以看到16個選項,涉及講座報告廳、北京故事、劇場在線、社區風采、社區活動、群眾表演等。市民可以通過遙控板選擇想看的內容,為閱讀提供了視頻形式。同時,電視閱讀設備還配備了無線耳機,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不會影響他人。
互聯網閱讀
在網上查閱資料已不是什么難事,而利用互聯網閱讀圖書也成為一種現代閱讀方式。在朝陽區多個社區圖書館內,這樣的電腦連接北京市和國家的數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擁有300萬冊圖書、7000多冊期刊,市民可以通過網絡查閱讀物的電子版。
推薦閱讀
Pombai創業團隊(左起)Joseph、Jason、萬熊。 創業ID 創業者:JosephFinkenbinder等9人 創業時間:2012年初有想法,今年2月上線 創業地點:目前核心團隊在泰國 商業模式:傭金模式。對接整合海外旅游地票務資源,讓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自助圖書館:開拓閱讀新空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422/26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