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費的傳言經過一輪輪的發酵與傳播后正在歸于理性,但是微信收費風波的影響并沒有完全停止。一個并不復雜的產業話題經過媒體、公知的層層推進后,演變成了社會話題,甚至上升成為微信收費就是阻礙中國互聯網進步的高度。
2011年1月21日,騰訊正式推出微信,把它定位成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2013年1月15日 ,微信官方微博宣布:在距離2周年幾天之際的今天,達到3億用戶。
(速途研究院制圖)
微信作為新時代的時尚標志,不乏忠實愛好者。其中每天至少登陸一次的用戶達到47.25%,接近一半的比例足以證明了微信深受大眾喜愛。25.93%的用戶表示每周至少登陸一次,剩余比例為每月至少一次6.78%,極少登陸20.04%。
中國網民有著很深的“免費至上”情結,從免費網游,到免費殺毒,再到免費通話。每次免費的出現,都能誕生一個行業的勝利者。假如微信收費,中國網民將何去何從?就這次炒的沸沸揚揚的微信收費事件速途研究院進行調查分析。
(速途研究院制圖)
數據顯示,65.51%的網民稱,假如微信實施收費將不再使用,24.14%的網民將繼續使用,但是使用頻率會大大降低,使用頻率稍有降低的網民占6.90%,只有3.45%的網民會照常使用。顯而易見的數字比例,狠狠得給微信收費事件一記響亮耳光。
但峰回路轉,隨著微信產品團隊4月11日發布“微信要對用戶收費,純屬有人惡意造謠”的官方聲明,也讓這件事情又有新的轉機:微信絕不會對用戶收費,希望可以讓微信更好用,也更好玩。
如今,普通用戶將會“被收費”這個傳言已經被證偽,但運營商與騰訊之間如何了局,仍會是一場曠日的持久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微信收費”事件引發的爭論,是一個絕佳的契機:它讓很多人更深刻地感受到,移動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顛覆,從而更早進行更理性的應對。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導讀]在手機渠道演進中,迪信通是個很明顯的例子。作為一家連鎖店,他突破了傳統的國代,開辟了手機零售連鎖模式。 過去的二十年間,手機終端零售經歷了幾番輪回。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運營商專業定制,逐漸出現國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最新統計:65%的用戶稱微信若收費將棄用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418/26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