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可以做些事情,可以從已經碎片化的生活中找回一些原本被浪費的時間。
作者:于連,IT從業者、社交網絡重度用戶。喜歡折騰數碼產品,也喜歡寫代碼編程序。
最近我讀到一篇關于“信息減肥計劃”的文章,講的是如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減少吸收垃圾信息。讀過之后覺得很有幫助,于是復印下來貼在工位上。這是搬到新工位后我剪下的第一篇文章,順手拍了張照片發到微博去。
發微博的時候我使了個壞,配上文字說“我要減肥”。果不其然,基本上所有評論和轉發的人都在討論體重問題,似乎沒有人注意這不是在講通常意義上的“減肥”。回帖不看貼,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不過,我可以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你想啊,回帖的時候大家都在微博上看帖子呢:朋友們有一堆趣事要分享,明星們有八卦可以挖,媒體們扔出海內外大小新聞報道,營銷號們在集體販售心靈雞湯。這個時候,微博右上角的小黃簽在歡快地閃爍,身邊的手機和座機在開心地唱歌,Outlook興奮地告訴你又來了三到五封新郵件……
如果上述這些現象對你來說眼熟,那很有可能罹患信息過載癥。不幸的是,這些信息雖然鋪天蓋地,但真正有價值的卻越來越少。而我們正在每天消費的那些信息,有不少屬于無意義的垃圾。
食用太多垃圾食品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消費大量的垃圾信息也會帶來類似的后果。最直接的現象就是時間嚴重碎片化,而且還會變得越來越急躁。具體表象如下:你很難從搜索引擎里直接找到高質量的信息,不管這個搜索引擎怎么優化算法,或多或少總會有些無力感。看電視的時候會不斷地換臺,30多個衛星頻道翻一遍,最后還是沒找到喜歡看的節目。你打開新浪首頁也許只想看看海內外的大事,但不知不覺會點開幾篇編輯推薦的博客文章看看,也許還會順手轉發到微博里去。遇到長一些的深度文章,你會大贊不錯,然后保存到收藏夾里,但可能再也不會打開。
技術革命讓獲取信息變得越來越簡單,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沒趕上而已。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好了,想當年家中寬帶升級,我花了好多時間在網上各個角落搜集了大量的視頻、電子書和其他資料。用了更長的時間把它們都下載回來之后,到現在我也沒來得及看一眼。如今這些資料還在我的硬盤上,它們的存在只是讓我覺得安心。我的確沒得到什么實際的好處(反而還占用著一塊移動硬盤),除非我能找出時間來把它們一一消化掉。
如果消化能力有問題,不如主動減少一些攝入。可以將身邊的信息來源簡單劃分一下輕重緩急,區別對待。如果事事關心,看到熱鬧就湊過去,那跟街頭無所事事的混混有什么區別?
別再抱怨時間不夠用,你應該知道每個人每一天的時間都是固定的24小時。之所以不夠用,也許與我們的生活、工作習慣有關系。我們一定可以做些事情,可以從已經碎片化的生活中找回一些原本被浪費的時間。
我給幾個點子好了。
比如少在電視上看電視劇,你可以試試把電腦跟電視機接上,直接去優酷土豆和愛奇藝。這么做可以減少被浪費的時間,至少可以把劇集之間的廣告從十五分鐘減少到兩分鐘。如今視頻網站都在買正版劇集,你已經可以主動消費內容,而不是跟以前一樣被動地接收內容。
再比如限制上微博的時間,沒必要一天到晚盯著看。每天早中晚分別拿出十幾分鐘集中刷一會兒是不是就夠了?微博營銷號這種東西,是不是考慮取消關注?還有無處不在的IM工具,為什么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開著MSN或者QQ呢?關掉它并不會帶來什么麻煩,生活和工作上的急事還是交給電話和手機比較好。時間原本是整塊,你不應該輕易打碎它。
以上兩個點子可以幫助你控制信息的攝入,你還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提升信息的產出。
比如撿回寫博客的習慣,定期把你的想法系統地整理出來。如果不方便直接發布出來,只保存在電腦上也可以(記得要做備份哦)。如果不知道寫什么好,可以從書評、影評開始。讀完一本書、看完一部電影之后,記得花一些時間把讀后感和觀后感寫出來并貼到網上去跟大家分享。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王可心2月20日報道 蘇寧春季部署會正在內部召開。據內部人士透露,蘇寧2013年將重點部署電子商務,組建電子商務經營總部,成立八個事業部,具體調整方案將于2月21日公布。 這就意味著,蘇寧易購或不再作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信息“減肥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220/26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