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宣講誠信和商業道德的馬云,在2011年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中,一度陷入了商業誠信和喪失契約精神的質疑中。失去了神圣光環的馬云,開始將權力轉移,更多地隱于幕后。
盡管身為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但在外界看來,馬云更像是一個“影控”國王,在幕后牢牢掌握著阿里巴巴的一切,只在最危機的關頭露面,又如救火先鋒。
多年來,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從雅虎的手中回購股權,目的是為了讓阿里巴巴下一代管理者不必過于承受股東的壓力。
馬云
重掌阿里
2012年,馬云已經越來越少在公眾面前出現。即便如此,他也從未停止過幕后的工作——從雅虎回購股權、主導阿里巴巴從資本市場退出、重整公司架構。
用馬云的話說,這一切是為了阿里巴巴下一代管理者,不必過于承受股東的壓力。
直到6月18日,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公告宣布,開曼群島大法院已經于6月15日批準了公司私有化計劃。香港聯交所以此計劃生效為前提,已經批準撤銷阿里巴巴股份公司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于2012年6月20日16時生效。
阿里巴巴集團對此次私有化給出的解釋是,這是出于公司業務戰略轉型的需要,并同時給小股東提供變現投資收益的機會。
馬云認為,中小企業在面臨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巨大壓力下,B2B的業務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加快轉型升級。但在外界看來,阿里巴巴B2B公司私有化的真正目的,是配合馬云重整阿里巴巴棋局中的一環。
緊接著,馬云再出一招,調整阿里系各子公司為事業群。由于各子公司過于強大,導致集團對他們的掌控力過弱。
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宣布,集團將從原有的子公司制調整為事業群制,把現有子公司的業務調整為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和阿里云等七個事業群。在七個事業群背后,是阿里系的數據以及技術底層的打通。此前,各子公司各自擁有賬戶系統,這對整個集團而言是資源的分散。在此基礎上,阿里巴巴集團形成一個CBBS(消費者、渠道商、制造商、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市場集群。七個事業群總裁直接向馬云匯報。在此次的架構重整中,馬云把剛剛退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業務分成了兩塊兒,業務更加細化,目的是為了加速推進“one company”的目標,“把阿里巴巴的中小企業和淘寶市場體系有效地結合,是為了全面提升集團對小企業和消費者的服務能力,建立合理的組織機制保障。”上述調整對于阿里系來說,仍未解決一個根本問題,即40%的股權仍然握在雅虎手里。大權外落,對馬云而言,是一件充滿危機的事兒。用馬云的話來說,這不利于阿里巴巴集團日后的管理層。“一旦有一天我退休了,職業管理團隊持股比例過少,在做決策時會遇到問題。我不想讓在雅虎和其他公司發生的事情在阿里巴巴重蹈覆撤—沒有人能做決策,最后只能是股東決策,這對大公司是一場災難。我希望不管誰執掌公司,他都能負起責任�;ㄟ@么大精力確保阿里巴巴有一個健康的股東結構,原因就在于此。”正因為有了這些想法,才導致馬云在2011年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中,一度陷入了商業誠信和喪失契約精神的質疑中,但這并未阻止馬云奪回股權的行動。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9月2日16時許,獨自在家的小麗通過網絡搜索到了名為“海南航空公司”的官方網站。小麗根據對方的指示,在自助柜員機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但將一連串的數字輸入完畢之后,小麗發現,自己竟然向對方轉賬了3.8萬元!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影控”國王馬云:將權力轉移 隱于幕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