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消息、即時信息、Facebook、Twitter……我們有很多傳遞消息的工具,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放棄Email,為什么,Email創始人表示是因為這些工具都不能完全代替Email。Email已經存在于我們的生活40年了,據 Radicati Group報告,每天1448億封郵件被發送, 預計在2016年將達到1922億。全世界累計34億Email使用賬戶,3/4屬于個人用戶。
不過comScore數據顯示,2010年后很多年輕人把Facebook當做他們的Email,年輕人使用Email的幾率下降了59%,但為什么人們在社交媒體橫行的年代還要用Email呢?
“因為沒有一個社交媒體服務可以彌補Email的空間, 專門面對特定的用戶。 社交工具就像一個廣告牌,具有時效性。但是Email具有時差性,在你發送后,你可以待會再看,你不用坐在旁邊等著回復。 但是即時消息工具你就不能這么用了,如果對方不在,你就不會發什么消息;如果你發了,你就會一直惦記著你發過的消息有沒有獲得回應。 ”Emai之父如是說。
Email的誕生:
1971年,Tomlinson 在 Bolt Beranek and Newman (BBN)當工程師,和承包商們一起開發交流網絡ARPANET,以便科學家和研究員一起分享每個人計算機上的資源。 當年秋天的時候,Tomlinson發出了第一封網絡郵件,采用SNDMSG程序(在TENEX 分時程序上運行,專為數字PDP-10計算機設計的),通過調整CPYNET文件傳輸程序,然后將它附加到SNDMSG,用戶終于可以將信息 (Email)從一臺機器傳送到另一臺遙遠地方的機器。第一封郵件已記入歷史了,同時還有第一次使用的@符號。
Tomlinson表示:“當時Email主要是電話的代替品, 你可以得到一個間接的回復。在不同的時區,你不用半夜爬起來接電話,就為了不錯過那幾句信息。”
Email 的今天:
40年后的今天,郵件使用已經大幅上升,但是2011年前三季度統計顯示88%—90%的郵件是垃圾郵件,例如,微軟Hotmail每天處理80億封郵件,但只有25億是真正發給用戶的。
但是對付垃圾郵件的辦法只有兩個:阻止發送黑名單郵件的域名;只允許特定域名的郵進來。
過去的郵件僅有的是那個特定的地址,今天的郵件可以用別名、多個賬戶、甚至是機器人交流,是否應該實名制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是方便性、實用性、功能性是一直存在矛盾的3個方面,如果沒有實名制,你發起來更方便。
Email的將來:
Email的將來已經擺在那兒,SMS短信開始隱退、即時信息有一天會被遺忘,Facebook的線下信息模式相當于Email。不管這名字會不會改變,Email相當長時間會存在,也許你會發現其他的交流功能會跟Email 合并,但你發了一個即時消息若沒人回復,它就是不受干預狀態下的Email。
推薦閱讀
口水戰往往都充滿了黑色幽默,這一次也不例外。兩個,或者一群高手運足內力準備華山論劍,突然轉身下山回家洗洗睡了…… 劉強東善戰。8月15日,他指揮了一場價格戰,把西紅柿擲向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店蘇寧電器和蘇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Email創始人談為什么郵箱不會死的理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