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國家郵政局網站發布消息稱,9月6日,國家郵政局批準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邦快遞)、優比速包裹運送(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UPS)經營國內快遞業務。
經過3個多月的漫長等待,聯邦快遞與UPS終于在國內獲得快遞牌照。不過,在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由于這兩家外資快遞巨頭在華一直是一邊申請牌照一邊經營,此次獲批,法律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短期內也不會給國內的快遞行業帶來多大的沖擊。
法律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此次聯邦快遞首批獲準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大連、鄭州、成都8個城市,UPS首批獲準在上海、廣州、深圳、天津、西安5個城市,分別開展除信件之外的國內快遞業務。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郵政局尊重外資企業為開拓中國國內快遞市場所作的大量工作。這次核準外資企業經營國內快遞業務,是中國履行WTO入世承諾的積極舉措,也是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的重要標志。
“法律意義還是大于實質性意義,邊經營邊申請的狀況終于有了一個合法的身份。”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獲批的法律意義很重要,但也僅限于此,他們在國內市場業務中短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昨日(9月10日),聯邦快遞相關人士稱:“聯邦快遞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并且注重和我們的客戶一同發展我們的業務。我們已經注意到國家郵政局網站在9月7日所公布的信息。聯邦快遞目前照常開展業務。”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認為,聯邦快遞與UPS在國內獲得牌照依舊不容小視。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對記者表示,“當前聯邦快遞和UPS成功申請國內快遞牌照,必將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洋快遞初涉中國市場,網點布局并不廣泛也不密集,規模效應無法顯現,短期的虧損在所難免,但長期而言,隨著網點的逐漸開拓,并依托于優質的服務水平、先進的管理能力,其盈利能力將逐步提升,并對國內快遞企業造成一定的沖擊。”
對于外資企業帶來的競爭,業內則認為“浪來了”大過“狼來了”。
申正遠認為,“國內快遞企業需要依托網點與渠道優勢,提升服務水平以應對洋快遞的競爭。”
徐勇告訴記者,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快遞市場,可以讓國內快遞企業在家門口就能夠和其競爭,為今后內資快遞企業走出國門,提前體驗如何與外資企業競爭,增長經驗,對提升服務層級是有好處的。但徐勇也擔憂,我國快遞行業內資企業之間存在著不良性競爭。
CCES重組獲批行業競爭加劇
就在聯邦快遞與UPS正式獲批的同時,處于破產邊緣的國內快遞企業CCES重組方案正式通過了國家郵政局的審核。
根據國家郵政局9月7日的公告,“上海希伊艾斯快遞有限公司”變更為“紅樓(上海)快遞有限公司”,股權關系由“方里元(出資比例100%)”變更為“郭少軍(出資比例5%)、上海平易縉元股權投資中心(出資比例2%)、紅樓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比例93%)”。同時,法定代表人由“方里元”變更為“郭少軍”,注冊資本由原來的“2000萬元人民幣”增加至“2200萬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紅樓集團將正式絕對控股希伊艾斯,CCES將淡出人們的視野,紅樓集團將以國通快遞商標開拓他們在快遞物流行業的疆土。
不過,業內認為CCES(現更名國通快遞)未來的道路并不輕松。
“CCES原來的底子都很薄,眼下重點的還是恢復網絡的正常運營”,國通快遞相關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企業各個網點的正常運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時還有個別省份至今尚未開通營業網點,部分省份即使有網點,經營也還不是很理想,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去調整。”
針對此前飽受爭議的加盟商的管理模式,該人士透露,公司目前正在進行轉變,由于全部收購的成本大,短時間內也難完成,目前采取的是股份制形式逐漸搭建網絡平臺。
不過徐勇認為,無論是采取何種形式,重組后的CCES將面臨巨大的調整,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否則難以與“四通一達”競爭。
國通快遞上述人士稱,集團已打算分階段投入約20億用于發展快遞業務。
對此,某快遞行業人士表示出了他的擔憂,“快遞企業可能又進入新一輪的惡性競爭。”包括重組的天天快遞與國通快遞,他們要想取得市場份額,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推薦閱讀
綠城商城的采購商采用會員制。會員必須是有確認項目的工程采購方,需繳納一年會費,這個期限內,若采購商達到一定金額的交易量,則可免除次年會費。 半年多前,浙商宋衛平的綠城王國,因資金鏈緊張屢被市場拷問。幾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