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酒仙網和酒美網相繼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額度分別為2億元和超過1億元。
在PE和電商雙雙過冬的今天,兩家酒類電商同時獲得融資,毫無疑問吸引眼球。但兩家企業,真真切切的拿到了錢。兩家企業背后各有多家投資機構。投資機構此時出手,是否意味著,酒類電商或許還是有機會?
酒類作為電商銷售的標的,較高毛利,較高客單價,標準化程度較高,作為電商的銷售標的來說,看起來很美。實際上,紅酒和白酒的網上銷售,有天差地別,故很少電商銷售全品類的酒,而是或主賣白酒,或主打紅酒。
但無論是紅酒電商,還是白酒電商,要講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都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紅酒始終還太小眾,故酒美網開始開線下店;白酒電商目前的角色,只是白酒品牌的網上經銷商,他們還沒成為真正的酒類渠道商。
紅酒VS白酒電商:各自為政?
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告訴記者,酒仙網的銷售額中,80%是白酒,其他是紅酒、洋酒等。
酒美網基本只賣紅酒,其他酒是應客戶需求才銷售,遠不到總銷售額的5%。
這種商品結構,在酒類電商非常常見。主打紅酒的電商,賣的酒中90%以上是紅酒;主打白酒的,賣的酒中80%以上是白酒,干脆管其他酒叫“花式酒”。
紅酒電商先進入大家眼簾,但白酒電商卻后來居上。酒仙網是目前較為公認的酒類電商銷售NO.1。
酒美網CEO呂意德在2008年開始做電商時,哪怕到2010年,線上白酒份額不高。但白酒網上銷售“一下子就有一定規模了”。
似乎沒有酒類電商試圖賣全品類。這背后的原因是:紅酒電商和白酒電商,看起來賣的都是酒,但它們卻有極大的不同:從目標客戶到客單價,從所需資源到運營模式:對于紅酒電商來說,客戶主要是個人買來自己喝的,而白酒電商的客戶,很多都是小企業家,買來不是自己喝,90%是出于“商務和政務的需求”。
另一家白酒電商的CEO宣稱其客單價高達1000元,很多客戶是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企業,他們可能一次性買10瓶,要增值稅發票。從銷售額來說,一線品牌占25%,二線品牌占50%,三線品牌和其他酒占25%;個人和單位用戶對銷售額的貢獻度對半開。但他表示:“我們的客戶中很少酒樓、飯店。餐飲體系是個成熟又復雜的系統,經銷商會派促銷小姐進去,有瓶蓋費,有給酒樓的扣點。電商很難攻進去,估計要食客自帶酒才能打破這一體系。”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對于大多數股價持續低迷的中概股來說,是否等得到投資者信心復蘇,是一個問題。在OTCQB交易股票、天科國際產業機構(TNBI)首席財務官李光耀告訴記者,當初花費巨資赴美上市,現在是走是留,很難下決定。 三年前打破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