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微博之間的較量再度升溫,主角依然是騰訊和新浪。兩家母各自亮出了自己的兵器,試圖一較高下。
這一戰,新浪手中的兵器是社交化屬性很強的V5版微博;騰訊手中的兵器是開放平臺。對于這場即將開始的戰爭,《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報道稱:借力開放平臺,騰訊微博正覬覦曲線超越新浪微博。
回顧騰訊與新浪在微博這一產品上的競爭歷程就會發現,新浪微博先發優勢已然不在,騰訊微博通過一系列布局,今年騰訊微博四月改版、盈利模式創新、開放平臺的持續發力,對新浪微博形成了包圍的攻勢。這可以說一場勝負的對決。騰訊與新浪的微博之爭似乎在暗戰中,形勢在發生逆轉。新浪“取長補短”突圍社交的做法,也許會使短板更短,長板優勢不在。
規模和用戶體驗的抉擇
業內人士之所以有新浪微博輸在起跑線的結論,是基于新浪微博最初的擴張策略做出的合理判斷。透過新浪微博短短三年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新浪一味追求規模,試圖以量取勝,忽視了用戶體驗。
短短三年時間,新浪微博用戶達到3.68億,而其用戶體驗并沒有隨著規模的猛增而隨之提高。恰恰相反,新浪微博的體驗越來越糟糕。大量僵尸粉和垃圾廣告在新浪微博平臺橫行,對用戶體驗造成了惡劣影響。
而產品設計方面,新浪微博的表現也是每況愈下。誠然,新浪微博每次改版都會推出一些新功能,但這些功能并不是為提高用戶體驗而設,而是為新浪廣告投放做準備。
在新版本的微博網頁版中,微直播與微訪談則會對特定用戶造成困擾。假設你關注的用戶是微直播或微訪談的對象,那么可能在直播訪談過程中你將會“被刷屏”,對于用戶瀏覽微博內容將會造成影響。
據傳,新浪微博商業化進程中,數據分析將是其重要一步。根據對用戶標簽、關注、粉絲、實名等信息的分析,為廣告主定制精準的廣告投放。比如,用戶發表一條關于寶馬汽車的微博,微博小秘書可能會隨后就發出一封通知告知你寶馬汽車已在新浪開博或者舉行活動,從而達到廣告的目的,但這無疑是在犧牲用戶體驗。
相反,騰訊微博從上線之日就一直強化用戶體驗,不以追求用戶規模為重點。三年過去了,騰訊微博用戶體驗已經超過新浪微博。新浪微博V5版的@私密群、定向發布和會員等級等功能,明顯是抄襲騰訊微博。顯而易見,新浪微博用戶體驗已經落后于騰訊微博。
時至今日,新浪微博已經嘗到了一味追求規模無視用戶體驗的苦果,并讓微博之爭演繹成為專注如一與搖擺不定的畸形之爭。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全球移動終端的流量已占互聯網總流量的10%。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已超過固定互聯網,智能手機出貨量已超過PC,隨著智能手機、TD-LTE(4G)、終端設備等的發展,預計二三年內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將超過固定互聯網用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微博對戰新浪 底牌為挖掘用戶關系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