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以來,世界經濟總體走勢比較平穩,但中東北非局勢一直動蕩,日本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核泄漏事件遲遲未能妥善解決,歐債危機若隱若現,都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了不確定性。美聯儲已宣布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將于6月底如期結束,美國貨幣政策走向同樣令人關注。下半年世界經濟走勢如何?本文對此做出了分析和展望。
下半年世界經濟將保持復蘇勢頭,但復蘇力度仍不均衡。
歐盟仍然保持緩慢增長勢頭。
新興經濟體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目前增長速度和勢頭已經回歸危機前的常態。
世界經濟將保持復蘇勢頭
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2.5%左右的水平,略低于2010年;2011年歐盟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1.5%—2%的水平;2011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可以達到6%左右,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顯著高于發達經濟體。
預計下半年世界經濟將保持復蘇勢頭,但復蘇力度仍不均衡。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美國一季度GDP增長率僅為1.8%,但這主要是受政府開支下降所拖累,私人消費和投資增長依然穩健。美國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高油價已經影響了居民的消費能力,據美國學者估計,美國普通家庭因“布什減稅”法案延長所獲得的好處基本上被上漲的油價所抵消;二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擴張力度將會逐步收縮,4月15日通過的2011年度預算案,雖然將削減預算推遲到2012年實施,但2011年預算只能保持上年水平,擴大支出規模的可能性不大。而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于6月底如期結束。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2.5%左右的水平,略低于2010年。
歐盟仍然保持緩慢增長勢頭。除德國增長較快以外,其他主要經濟體均乏善可陳,不過這也符合其正常的增長態勢。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僅能勉強維持正增長,導致金融市場對其償債能力產生質疑,其債務違約風險再度上升。歐盟地區最大的問題是受資源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通貨膨脹率較高,歐洲央行已經于近期將基準利率提高了25個基點,這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首度加息。但考慮到經濟增長緩慢以及加息可能對高債務國家的影響,歐洲央行表示短期內不會進一步加息。預計2011年歐盟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1.5%—2%的水平。
年初的時候,外界曾普遍預計日本經濟2011年會有較好表現。但地震和海嘯使得受災地區的工業生產暫時停頓,核泄漏事件進一步影響了日本國內的消費和投資信心,說明此次災害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有長期化趨勢。盡管日本政府將會繼續采取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增長,但預計日本經濟全年增長率僅在1%—1.5%之間。日本地震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應鏈上,特別是汽車、鋼鐵、電子等行業。例如,由于日本生產的零部件供應減少或中斷,美國和中國的部分汽車企業的生產已經受到影響。總體而言,日本地震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比原來預期的要略低一點,但不會影響到世界經濟復蘇的大趨勢。
新興經濟體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目前增長速度和勢頭已經回歸危機前的常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了資源和能源出口國的經濟增長,這些國家獲得的外匯收入通過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又回流到了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再度呈現出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全面增長的態勢。新興經濟體投資和消費的強勁增長也成為拉動部分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例如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美國和日本2010年出口增長的貢獻分別達到66%和77%。雖然近一段時期主要新興經濟體紛紛收緊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通脹壓力,但并沒有對經濟增長速度造成明顯影響,說明新興經濟體增長態勢較為健康。預計2011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可以達到6%左右,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顯著高于發達經濟體。
盡管美國經濟增長率還不錯,但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美國目前的通脹水平相對溫和,加息的壓力并不是很大。
美國實施寬松貨幣政策還有財政和匯率方面的考慮。
美國年內加息可能性較小
這一輪全球流動性過剩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與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緊密相關,如果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全球流動性可能發生逆轉,甚至會引發部分資產泡沫較大、外部資金流入較多的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和經濟動蕩。美國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值得關注。
受通脹壓力上升的影響,歐洲央行已經于近期加息,而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將于6月底到期。這一輪全球流動性過剩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與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緊密相關,如果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全球流動性可能發生逆轉,甚至會引發部分資產泡沫較大、外部資金流入較多的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和經濟動蕩。美國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值得關注。
我們判斷,美國在2011年年底之前都會保持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量化寬松規模可能會逐步收縮,但加息的決定不會輕易做出。這是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盡管美國經濟增長率還不錯,但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按照美國目前每個月新增就業的速度,到年底之前美國的失業率仍將保持在8%以上,到2012年底前仍可能保持在7%以上,遠高于正常水平。美國房地產價格還在下跌,新屋銷售量處于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為了維持經濟增長,美國有必要保持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
其次,美國目前的通脹水平相對溫和,加息的壓力并不是很大。受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油價上升的影響,美國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2%。但美聯儲通脹目標主要盯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CPI,而核心CPI同比僅上漲1.3%。何況,美聯儲實施寬松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要制造通貨膨脹,收緊貨幣政策只會滯后而不會超前。
第三,美國實施寬松貨幣政策還有財政和匯率方面的考慮。美國國債余額為14萬億美元,利率上升25個基點就意味著利息支出將因此增加350億美元。此外,寬松貨幣政策使美元匯率疲軟,對于刺激美國出口有積極作用。貿易逆差的縮小已成為近期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因素。出于這兩方面的考慮,美聯儲也不會過快收緊貨幣政策。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全面上漲給各國帶來了一定的通脹壓力。
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說明需求面的因素可能是主要作用。
大宗商品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
從中長期來看,發達國家保持相對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弱勢調整、新興經濟體繼續快速增長等因素沒有發生變化,大宗商品價格經過一定幅度調整后將會重拾升勢。
進入2011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全面上漲,特別是油價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給各國都帶來了一定的通脹壓力。
油價的上漲由幾方面的因素構成:首先,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政局不穩,給油價帶來了“風險溢價”。從美國西得克薩斯原油和英國布倫特原油的價差來看,這一“風險溢價”在15美元左右。其次,美元持續走軟帶來的“計價效應”。2010年底以來,名義美元指數貶值4%左右,使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上漲,估計對油價上漲帶來的影響大約是5美元左右。第三,世界經濟保持復蘇態勢,新興經濟體長期增長看好,為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提供需求面的支撐。2010年大部分時間油價都難以突破85美元,但隨著世界經濟復蘇力度增強,在中東局勢動蕩之前,油價就已經達到95美元。與此同時,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持續上漲,說明需求面的因素可能是主要作用。
近一段時期,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調整。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包括:美元走強、通脹壓力上升導致各國收緊宏觀經濟政策、投資者獲利了結等。在短期內,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利于緩解各國當前的物價上漲壓力。但從中長期來看,發達國家保持相對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弱勢調整、新興經濟體繼續快速增長等因素沒有發生變化,大宗商品價格經過一定幅度調整后將會重拾升勢。
(作者單位:國研中心外經部)
推薦閱讀
本報訊 三個月前剛經歷變局的國美電器董事局,今天又將迎來新一輪改組。今天下午兩點半,國美電器年度股東大會將在香港君悅酒店召開,董事局主席張大中也將親臨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方晉: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形勢展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610/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