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餓了么外賣,一個餐盒要99元;多點幾個菜,僅餐盒費就要好幾百元。近日,一張題為“天價餐盒費”的餓了么支付頁面截圖,出現在微博上。這張截圖顯示,一位網友僅點了4個菜,餐盒費就高達396元,平均每個餐盒99元。到底怎么回事?
被如此天價“驚掉了下巴”的網友紛紛化身段子手,“滿50減40!!!附餐盒費:99”、“餓了么可以改名‘貴了么’” ……最終,餓了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個案。”“五谷飄香養生粥”餐館平臺上還沒有正式上線,而是“為該餐館開通了測試頁面。為了避免有人下單,就設置了高價餐盒費,所以出現了這一系列烏龍。”但網友對此并不買帳。
“天價餐盒”事件余音未散,但終會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事件背后有一個問題卻值得深思:為什么一個未經授權的商家,一個未確認的測試頁面,就可以被一個普通的銷售人員,用一個“為避免下單”的理由,就將令人啼笑皆非的“天價”輕易的被推送到上億用戶面前,而沒有任何規避風險的措施。在餓了么面前,用戶到底被放在什么位置?
提配送費、停用會員卡 餓了么被質疑“變相漲價”
據消費者反映,今年5月以來,餓了么在不少城市的配送費漲價了。據了解,確實有不少商家曾收到了餓了么推送的一條通知,稱“由于平臺蜂鳥專送收費策略調整,將對您的蜂鳥專送保底費用進行上調,上調幅度為0.5-2元,各城市上調幅度不同”。官方并未對提價原因和不同配送服務模式作過多說明。
幾乎在突然漲價同時,兩周前,餓了么在無官方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停售“會員卡”,之前的會員悄然變成“超級會員”,“減免運費優惠”也變成“贈送20元紅包折扣”。
有網友算了一筆賬:之前會員卡是每月20元,減免配送費,可以減免每單4元外送,30單一共是120元的外送費,最終等于節省100元外送費;而現在“超級會員”一個月10元,配送費不免,同樣以30單計算,配送費每單花4元,送20元紅包,每5單送5元紅包,最終要多出80元外送費,如此里外里算起來,相當于提價了180%。餓了么“變相漲價”的質疑被坐實。
宕機、服務不穩定 餓了么引發大規模投訴
除了在產品前端的多次無征兆的調整,讓消費者表示“摸不著頭腦”,餓了么的技術后臺跟不上節奏而屢屢宕機,則是直接引發了用戶的大規模投訴。
去年3月,因蜂鳥配送系統故障,導致餓了么部分訂單配送延遲,故障大約持續了一個小時,用戶紛紛涌入餓了么官微投訴。2016年5.17(我要吃)吃貨節,當用戶按時點擊開始搶活動紅包時,卻發現餓了么服務器已經崩潰,各個頁面都無法訪問。
令人頭疼的是,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大促和高峰這樣的時間點,平日里的技術Bug也不鮮見。有網友反映,就在一個尋常周末點午餐,接連付款三次才成功,多次莫名被取消。
低價吃豪餐的日子不復,再加上服務體驗的不斷受損,讓餓了么的用戶幾乎失去耐心。
燒錢之后份額反下降 情懷夢與用戶漸行漸遠
自2009年創立,餓了么的勵志成長故事從不乏情懷夢想的加持,如:張旭豪“餓著肚子一夜長談出的創業夢”,帶著濃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誕生于校園,壯大于校園,餓了么一路融資消息不斷,3.5億美元E輪投資,6.3億美元F輪融資,阿里巴巴12.5億美元投資等。
融資的一路高歌猛進卻沒有給餓了么帶來應有的增長。據外賣行業人士披露,在去年年底的冬季戰役中,餓了么通過類似“滿25減24”“滿30減28”這樣的大促補貼,在2-3個月內火速燒掉了20億人民幣,而去年全年餓了么整體虧損達8-10億美金,但對應的整體市場份額卻降至35%左右,相比去年底下跌6至7個百分點。
外憂未平,內患又起。在無秘、脈脈等職場社交平臺上,餓了么內部貪腐的帖子層出不窮。O2O行業的BD人員手握重權是業內共識,他們控制著補貼的配比,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利欲熏心的濫用職權,高管撈錢后走人或巨額貪腐的查處比比皆是。餓了么的資金之堤終究是迎來了遭逢潰于蟻穴的危險。
當一場情懷夢在現實的殘酷博弈中一擊即碎,隨之而來的便是用戶的加速離棄與市場的被蠶食。據新浪科技旗下創事記欄目報道,2017年第一季度,外賣平臺餓了么原保持占優的各個城市不斷傳來“翻盤”的消息。有餓了么員工在社交媒體透露,在餓了么劃定的1500個城市區域當中,占優的直營城市和代理城市數量總計已不足15個。
用戶是一個互聯網平臺發展壯大的基石,能真正為用戶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才能與對手拉開距離。但顯然,餓了么放在用戶體驗上的精力遠遠跟不上市場急功近利的擴張速度,這最終必將導致“民心”的流失以及隨之而來的市場的摒棄。
推薦閱讀
“風口”只是一方面,看家電電商如何玩轉立體化營銷問鼎第一渠道
最近幾年來,“風口”這一詞匯頻頻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其中大部分場景與互聯網相關。這不奇怪,誰叫互聯網本身就是過去十幾年來,中國強勢崛起的新經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價餐盒”事件為什么會發生在餓了么身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fmt/30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