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二手奢侈品市場真假難辨》(見本報3月4日5版)的話題仍在持續發酵。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缺乏權威鑒定標準的大背景下,二手奢侈品價格全憑賣家一張嘴。正價四五千元的奢侈品在二手店數百元的售價,更是讓公眾懷疑產品貨源渠道。作為實體店,二手奢侈品需要付出大量人工、店租等成本,二手奢侈品寄賣的價格勢必遠遠低于售價。幾乎等同于高仿產品的售價,讓二手奢侈品行業備受質疑。
白菜價賣大牌
北京商報記者日前通過微信聯系多位在北京擁有實體店的二手奢侈品商家,這些賣家朋友圈曬出的店內商品,都是超低價格。一款公價(品牌在一定區域的統一售價)4000元以上的Prada羊皮錢包,秒殺價650元,另一款公價4000元以上95新的Balenciaga手包,秒殺價799元。這些微信朋友圈推出的產品大部分短時間內可以賣出。根據對比,這些產品的售價幾乎等于奢侈品高仿產品。
對于低價是否存在真假風險,多位二手奢侈品商家均稱,折扣力度是合理的。三里屯SOHO二手奢侈品寄賣護理店LT MILANO美蘭匯負責人表示,部分商品的價格會在正價的基礎上打3折,“原價四五千的商品售價幾百元是很正常的。在店鋪有鑒定資質、鑒定能力的情況下,價格不存在問題。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比如品牌、顏色、款式等,門店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定價”。
至于價格標準如何制定,該人士解釋稱,二手奢侈品店的商品售價,參照該商品全球最低價,與國內專柜價無關。以一款4000元的手袋為例,撇除進口稅費,加上國外折扣,真正價格可能不足3000元。該款二手回收價至少打5折,如果該款商品款式較老、品相不好,那么回收價不足千元屬于正常情況,“商家也會以回收價出售,意在吸引客源”。
謎一樣的渠道
一位從事五年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商家表示,二手奢侈品店主要依靠寄賣、置換、回收3種渠道收貨,不同商家會根據自身情況側重某個渠道,有的商家也會從國外渠道采購。該商家強調,回收類似于典當,不會從專賣店、奧萊等渠道采購。對于更具體的信息,該商家沒有透露。事實上,根據北京商報記者對于熱衷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的調查,幾乎沒有人愿意用白菜價寄賣奢侈品。之所以寄賣,都是想賣高價。這種情況顯然與賣家描述的渠道不符合。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二手奢侈品店的部分商家會通過朋友圈展示貨品開展預訂,有的商品出貨量多達10個。對此,一位商家表示,盡管二手奢侈品具有一定惟一性,但一些爆款商品在市場上具有較大的流通量,二手市場也具有相應需求,商家通過規模采購做到規模銷售。
北京商報記者此前了解到,有些商家可能存在翻新后銷售的行為,但多位采訪者都不予置評。有商家指出,二手奢侈品店一般會對回收的商品進行簡單洗護處理,之后打上價簽、標簽出售,并非翻新。翻新則是指對二手奢侈品護理、修復后,當做一手商品出售。
模糊的鑒定
除了貨源,鑒定水平是保證商品品質的重要因素。一位奢侈品鑒定機構的資深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正規二手奢侈品店都會聘請專業鑒定師,“鑒定師一般會經過幾天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理論知識,然后鑒定師便在實踐中豐富經驗”。對于網上報道的“可鑒別七成左右假貨”的說法,該從業者表示,沒有具體的數據,但鑒定師大概可以甄別出大部分假貨。
盡管多個二手奢侈品商家均表示低價商品品質沒問題,但不少消費者有不同看法。業內人士則表示,這種低價商品是否存在問題,貨源是關鍵。當前行業最大問題其實是缺乏標準,因此在進貨、定價、鑒定、售后服務等方面商家各自為政,店鋪經營全靠良心。
奢侈品領域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由于沒有評估標準,二手奢侈品店三四折的商品價格很難說合理。行業標準缺失使二手奢侈品市場成為典型的賣方市場,一切均由商家決定,也使得商家缺乏約束:每家店情況不同,有的提供退貨或回購服務,有的則沒有。消費者在市場中則顯得被動,權益很難得到保證。同時,由于相關法規和監管體系尚不健全,導致消費者維權難度也比較大。
推薦閱讀
[核心提示] 騰訊廣點通正試圖讓移動廣告成為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載體�! ∥⒉┪⑿臫witter你可能認為與你不相干,但移動廣告確實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如果去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北京商報】二手奢侈品貨源疑云籠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fmt/29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