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微信互掐的聲音暫告一段落,大佬們事務繁忙都該干嘛干嘛去。可是這幾天企業者們心里頗不寧靜,想了很多。雖然此前新浪微博方面曾表示,微博和微信是兩個形態不同的產品,雙方不會以對方為競爭對手,不過你倆間的子彈也不是第一次飛了,這讓那些在此地盤上做營銷的大大小小數以萬計的企業們說什么好呢。
先是微信封殺快的打車分享鏈接,接著微博又封殺微信推廣。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雙方利益受一些損傷,大不了普通網友損失一部分自由發言的權利,大不了入駐微博微信的企業管住自己不做那些讓他們任何一方不高興的推廣。但問題來了,或許網友可以原諒阿里騰訊無聊時約約架,而企業不營銷會死。
好在目前這不是什么大問題,阿里騰訊的EQ水平也絕不容許自己的行為傷害到用戶的感情。只不過入駐微博微信的企業多少使自己的營銷處于被動地位。在APP領域混的這些日子,老幺也終于明白為什么一個凌云APP開發平臺起來后,還有千萬個凌云接踵而至。答案很簡單,做移動營銷企業可不得靠自家APP。企業營銷要有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APP,占據用戶手機中寶貴的一席之地,而不能僅依靠微博、微信這樣的第三方平臺。
還是先說說第三方移動營銷平臺吧,企業依托第三方平臺做營銷是必要的。拿微信來說,微信通過公眾號為企業的產品、服務提供一個用戶入口,企業用戶通過公眾號使用第三方的服務,同時享有微信龐大的用戶資源。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大家都在做微信營銷,都在通過這樣一個渠道傳播了想傳播的信息,你不做,那就是跟不上節奏了。
不過,單靠第三方平臺還不保險。比如微信基本上游戲規則由微信內部制定,入駐者只能遵循,如為保護用戶免受打擾,微信限制公眾號推送消息的次數。這情有可原,不過對每個入駐企業來說難免缺乏靈活性。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微信的業務形態仍較不成熟。微信其實尚處于無競爭狀態。
那么與新浪微博的“互掐”又是何必?微博雖然也承載著第三方業務,不過兩者并無多少利益沖突。這相愛相殺的場面難免令企業用戶感到納悶,這讓用戶們覺得自己的利益似乎沒有巨頭們的利益重要。互聯網的特點便是開放,社交平臺之間的相互隔絕,利益受到影響的卻是依靠這些平臺推廣的企業、商家和使用這些產品及服務的普通用戶們。
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主動權需要有多手準備,除了依靠微博微信這樣的超級APP外,自家APP自然也少不了。APP在移動互聯網成為了企業的標配,做企業APP營銷是王道。當前企業APP較之微信這樣的超級APP的優勢是,具有更靈活的使用體驗,方便企業為用戶提供更適用的信息并保證體驗和服務質量。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用戶精準、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變得更加困難。一個綜合性的平臺再大,也不可能全盤覆蓋。在移動營銷中,企業、商家人手一個APP,用戶有自主選擇權,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下載相應的APP,迅速找到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信息。
當然企業APP營銷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人們的注意力被太多信息分散,想要爭取到用戶寶貴的時間需要下不少功夫。企業和商家都希望更多的粉絲來下載他們的APP并經常打開,所以有的APP運營者往往操之過急不加選擇地推送一些“垃圾信息”,結果用戶體驗非常差。除了在適當的時間、場景提供適當、精準、優質的信息外,還要及時獲取用戶具體的需求,將內容精細化,使用戶免受無關信息的干擾,并在用戶需要時給予溫馨的提醒,這對用戶體驗的提高非常有利。
當然遠不止這點。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企業APP的普及率也將進一步上升,企業擁有獨立APP的同時也擁有較大的主動權和自控權,這才是互聯網開放的體現。從企業自身角度說,在不斷獲取粉絲用戶的信任后,應自覺遵循移動營銷規則,創造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的信息平臺,讓用戶可以通過一個APP全面了解商家的產品信息,愉快享受服務,并完成企業、商家與用戶的直接溝通。
推薦閱讀
專利之爭在3D打印行業早已有之,有些是技術專利之爭、有些是3D模型侵權。在3D打印行業發展伊始階段,因為知識產權、技術專利因素,兩個公司鬧得不可開交甚至走上法庭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daohang/20141203/29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