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盛行與應用商店的普及使得全球用戶能用同樣的設備玩一樣的游戲。對于游戲開發者來說,這意味著一次發行,便可得到全球范圍內的機會。于是,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游戲從業者緊盯著中國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場,試圖攬金而歸;與此同時,中國的游戲從業者也不再局限于國內,在國內取得一定地位后,他們將觸角伸向了全球各地。
經歷多番磨合后,國外的游戲逐漸了解了中國玩家的喜好,國內的廠商也在國外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在日前舉行的ChinaBang互聯網創新年會游戲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數十位游戲從業者及專家認為,無論走向哪里,游戲產品最重要的還是要精心打磨自身品質,努力提升運營推廣能力。
掘金中國:海外游戲探新路
移動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快速普及,中國是其中增長最為迅猛的國家之一。移動游戲統計分析平臺友盟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國內已經有超過3億部的活躍終端設備,其中安卓的活躍設備是1.9億,iOS是1.1億;并且,僅在3月,新增的設備就有4000多萬部。
眾多的活躍用戶使得海外游戲廠商紛紛矚目。這些廠商中,有的從2009年就看好中國市場并一直試水,有的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爆發后迅速進入并成功掘金,還有在國外獲得巨大成功的企業試圖將成功模式引入到中國市場……但縱觀這些公司,他們的進軍大多仍在摸索之中。
入華不易
海外公司多番嘗試
“有一款在海外非常成功的卡牌類游戲《巴哈姆特》,全球每月收入規模大約為4000萬~5000萬美元。去年我們將這款產品帶到中國,并寄予了很大期待,但并不是很成功。”日本移動互聯網公司DeNA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王勇用自己的親身體驗談到,在海外市場獲得成功的游戲不應該簡單地在中國市場進行復制,而需要入鄉隨俗。
“比如3G網絡問題上,在日本、美國、韓國都已經大范圍普及,但在中國卻還需要一些時日。”王勇說,這就需要針對中國的網絡環境對游戲進行調整。
“去年我去美國拜訪了一些很大的美國游戲公司,跟他們交流之后我明顯感覺到中國人的收入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一點少。”多盟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張鶴分析到,海外游戲公司在國內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付費問題。由于國外已經形成了良好的付費習慣,因此游戲開發者及從業者能夠直接通過下載付費在海外獲得收入,而在國內,中國用戶并沒有網絡下載付費的習慣。
對于國內用戶,他們更支持免費的游戲,并通過道具支付費用給開發者。同時,移動廣告的迅速發展也給游戲從業者提供了一個賺錢的模式,“國內游戲市場的趨勢肯定不是直接付費的,而更多是用免費的方式給用戶下載,并通過提供服務,用廣告的方式收費。”張鶴說道。但他也坦言,目前廣告模式還很難成為這些游戲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水土不服
可借力本土企業
然而,對于國外游戲廠商來說,中國的游戲用戶足夠多,市場空間足夠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進入中國市場也是勢在必行,盡管這并非一件易事。
“海外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有幾個選擇,一種是在中國找合作伙伴,還有一種是自己做中國市場。”美國社交游戲公司Kabam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邁克爾·李表示,當下有很多知名的游戲并不是海外知名大公司研發,而是中小游戲公司的作品,對于這些中小型開發者來說,把游戲開發出來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進入新市場后,比較穩妥的辦法是尋找本地的游戲發行商,利用本地公司原本的內部的資源做發行和市場,包括做游戲的數字分析。”邁克爾·李認為,一家優秀的發行公司會對中小游戲公司提供非常有幫助的服務。
“一個游戲的成功運轉是有很多因素在一起的,包括客服、技術措施和分析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當地的用戶量。”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中國區總經理田行智談到,如果沒有足夠的用戶量,游戲公司往往需要花錢購買,而若是與本地的游戲發行公司合作,這些問題將很容易得到解決。“比如我們的總用戶量是每個月3億的活躍用戶,移動用戶是1億的活躍用戶,從用戶量來看應該說是很好的。”田行智認為,大量的本地用戶會讓海外的“不知名”游戲得到更多關注。
法國視頻游戲公司Gameloft中國區商務總經理埃里克·譚也談到,海外游戲的中國化需要找準中國人的興趣點。“現在游戲的數量越來越多,怎么讓玩家發現你?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游戲要學會激發游戲玩家的欲望,或是學會彌補他們生活中的缺憾,比如說玩《狂野飆車》,我幾分鐘之內就可以拿到很好的車,而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這么容易的。”他同時認為,游戲的易操作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玩《憤怒的小鳥》,我認為它的操作比較簡單是很重要的一點。”埃里克·譚說。(任曉寧)
發力海外:中國游戲覓商機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越來越多的中國游戲走向了越來越廣的海外市場。在這些市場中,有的已經是一片紅海,需要與當地知名游戲公司奮力廝殺;有的卻是剛剛起步的藍海市場,有極大的潛力與機遇等待著中國公司去開掘。
與會專家在ChinaBang互聯網創新年會游戲論壇上指出,經過幾年耕耘,中國游戲企業在東南亞市場收獲頗豐,而在歐美市場,卻并沒有找到太好的突破點。
潛在藍海
海外機會無限
“中國的游戲開發者在亞洲市場更游刃有余,做中高端的公司可以嘗試日本或者是韓國,尤其是韓國。如果是偏中低端的游戲公司可以先到東南亞國家以及越南市場,這些地方的游戲市場特點是正處于一個發展期,有很大的空間。”——上海索樂軟件首席執行官沈燁談到。
91無線副總裁張宇透露,目前泰國智能手機年增長率達到300%~400%,是正在發展的黃金期,并且當地越南語、泰語的應用非常少,中國游戲開發者的進入將是“正當時”。
印度也是如此,當前的印度市場正如三四年前的中國,由于人口龐大,市場機會也很大。
即使是游戲產業相對成熟的日本,現在也是游戲市場的藍海。日本CA創投董事總經理戴周穎透露,2014年日本APP游戲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中國客戶端的網游市場今年差不多有500億元,但日本僅手機APP在明年就可以達到中國這么龐大市場1/5的市場規模。”戴周穎還表示,與中國市場相比,日本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非常高,基本是中國的10倍。
推薦閱讀
ZeptoLab首席執行官Misha Lyalin在2012年底曾身著大型紅色裝束,頭戴紅帽推廣《Pudding Monsters》,最近又現身倫敦宣傳其新游戲《割繩子:時光之旅》(Cute the Rope:Time Travel)。 這次他沒有再以Cosplay扮相示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游戲:全球化機遇來臨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danji/20130429/26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