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一個長久遠離公眾視線的名詞,因為跳水運動員何超一條60字的微博——“電競游戲也算是體育?玩游戲都可以拿奧運冠軍,那我們這些項目練得那么辛苦真白干了,干脆都好好玩游戲算了……”,驟然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宣布電子競技運動成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將近十年時光,中國電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的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中國選手獲得三項冠軍,首次捧起象征電競最強國榮譽的“國家杯”。人們眼中整日窩在網吧或家中、以泡面餅干為生的“無業游民”,如今已能成為頭頂世界冠軍頭銜、年入百萬的成功人士。始終在“摸石頭過河”的電競俱樂部也開辟出獨有的“吸金”模式,步入了發展正軌。
在電子競技的發展道路上,我們看到了時代的推動,看到了一批追逐夢想的熱血青年的努力,但這個“新生兒”沒有得到國家和社會的照顧與扶持。哪怕是在十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充滿著爭議,依然被不少長輩誤解……
國家不扶持 棄兒自己闖
何超發微博的起因,在于國家體育總局組建電競國家隊出戰亞洲室內運動會。諷刺的是,這幾乎是近年官方對電競僅有的一次支持。
“說他放任不管有點冤枉,但像其他項目那樣的扶持是真沒有。具體來說,就是我們每辦一次比賽,就要打申請送去批準蓋章”。著名的電競解說海濤透露,主管電子競技項目的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日常工作是檔案管理、數據統計等,既無財力物力,也沒有任何項目管理經驗。IG戰隊經理翼風回憶道,“2009年全運會期間,我們想申請辦個比賽,但總局表示目前是‘非常時期’,過了全運再說……”
事實上,官方在電競領域也曾做過嘗試。從2004年起,國家體育總局牽頭舉辦了CEG(全國電子競技運動會),一度成為國內最大的賽事之一。然而,2009年該項賽事卻因承辦公司卷錢“跑路”而停辦,大批選手的獎金至今仍被拖欠。“那個時期電競環境就是如此,賺一票就走很正常,體總也是受害者。”翼風告訴記者。
官方的不作為導致中國電競市場度過了一段漫長的不規范期,選手、戰隊被拖欠獎金成了家常便飯。無奈之下,電競界的業內人士只能靠自己摸索出路。翼風說,“我們就像沒人管的孩子,只能自己出去闖。”2012年,IG戰隊牽頭成立了由十余家戰隊組建的電競聯盟,力圖規范整個行業的秩序,但這依然只是一個民間行為。
“我們沒有拿國家一分錢,就取得了如此成績。”幾乎每位被采訪的電競人士都自豪地說過類似的話。
禁播險要命 時勢造英雄
2004年,廣電總局的一紙“禁播令”,將收視率頗高的電競節目移出了開路電視熒屏,發展初見起色的電子競技陷入被切斷推廣渠道的絕境。當時想要看一場電競比賽視頻,幾乎唯一的方法是購買隨游戲攻略書附贈的光盤。時至今日,“禁播令”仍未解除,但視頻網站和數字電視的適時興起給予了電競全新的平臺,電商的蓬勃發展又讓電競行業開辟出獨有的盈利模式。所謂時勢造英雄,電子競技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目前,電競比賽和解說視頻已是各大視頻網站的“拳頭產品”。優酷網2010年上市成功融資后,花費重金打造電競欄目,并將相關視頻登上首頁推廣,塑造出一大批明星解說。DOTA解說海濤在優酷空間上總計上傳的230個視頻,播放總次數達近1億7千萬次。同時,門戶網站則利用其渠道優勢,開始直播、甚至主辦國內的大型電競賽事。據翼風透露,一場IG與WE戰隊間的CPL聯賽,在騰訊直播的點擊量高達500萬次,受眾人數已不遜于一場足球比賽。
此外,以游戲風云和GTV為代表的數字電視頻道也在高速成長。以游戲風云為例,這個2003年全國首批付費電視頻道經歷了08年裁員至僅剩7人的低谷后,去年成為了SMG集團內部業績增長最快的頻道,翻身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電商辟財源 引導新觀念
時至今日,絕大部分體育項目仍深陷雖擁有足夠的受眾關注、卻難實現盈利的怪圈,就連職業化程度較高的足球、籃球同樣離不開投資人的“輸血”。
曾經,電子競技也曾因找不到盈利模式而迷茫,畢竟富二代們“三分鐘熱度”般地砸錢肯定不是發展的長久之計。幸運的是,時勢的發展再度伸出援手。當網購逐漸為年輕人所接受,電競從業者猛然醒悟,與其在他們受眾廣泛的視頻中收費微薄地為他人打廣告,不如利用這現成的宣傳平臺自己創業。一時間,各類戰隊、選手、解說紛紛開設了自己專屬的淘寶店。這些小店擁有精準的客戶定位,而80后、90后們強大的消費能力以及愿意為偶像慷慨解囊的態度,很快讓“下海”的電競人開辟了新的財源,電子競技就此有了令人羨慕的自我造血能力。
網絡平臺與付費電視雙管齊下,電競節目早已鋪天蓋地,但在不少人看來,網絡和游戲頻道這樣指向性明確的平臺始終無法讓電競進入主流視野,重登開路電視才是突破的重要一步。對此,WE戰隊經理、資深電競媒體人劉洋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電子競技承載著改變人們收視習慣這一重要“使命”。
“國家并不反對電競類的節目,否則游戲風云頻道也就不會存在了。”劉洋說,“目前主推的數字電視和付費頻道,實際上是試圖改變我們長期養成的‘電視免費’的觀念。其中,受眾廣泛、且年輕化的體育賽事和電競節目堪稱是最有力的改革武器。將電競搬上開路電視固然會有不錯的收視率,卻與發展數字付費電視的大戰略背道而馳。”若是真的一語成讖,那無疑是電子競技回饋這個“最好時代”完美禮物。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移動數據公司App Annie的數據稱,全球市場在2013年1月,開始有單個市場的單款游戲月收入突破1000萬元。 在中國市場上,兩個獲益者分別是樂動卓越旗下的手機網游《我叫MT online》,和老牌游戲公司熱酷在2012年末上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電子競技:國家不扶持 棄兒自己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danji/20130421/26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