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吸引人,入行需謹慎
2013年3月19日,國家體育總局決定成立一支17人的電子競技國家隊,出戰第四屆亞洲室內和武道運動會。電子競技這個名詞被明晃晃的亮了出來,有關電子競技的話題,在圈內產生了很大爭執,相比傳統運動,在大家印象里只是網絡游戲的電子競技到底該怎樣劃分?電競運動員的真實生活是不是不少人認為的玩物喪志?作為老百姓,能否成為電子競技的運動員?通過本報對于電子競技的描寫,是否能減少一些對這項新興運動的誤區?
本報記者采訪了曾經在2011年主辦過大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DOTA大師邀請賽負責人劉軍,作為專業策劃者和組織者,他對電子競技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選擇電子競技要慎重
據劉軍介紹,在大連地區從2002年開始興起電子競技這個項目,到去年為止,能夠參加電子競技世界性大賽或者一直從事這個項目的職業選手也不過十幾人。若想成為這個項目的頂尖高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之所以電子競技成才率那么低,是因為這個項目對選手的素質要求非常高,“若想成為頂尖高手,每天沒有8個小時以上的訓練那是不行的。”劉軍跟記者說。
在他接觸的戰隊中,悟性最高的一位選手也是經過一年多的磨煉才參加比賽,大多數都要經過三年以上的摸爬滾打才能成才。在訓練期間,需要經過體力、心理和意志等多方面的考驗,劉軍告訴記者,“年輕玩家不能光靠一時興趣就想著能夠從事電子競技這個項目,在接下來的道路上需要付出很多。所以選擇電子競技必須得慎重。同足球和籃球等傳統運動類似,電子競技同樣需要大量訓練時間,可不是想象的就玩玩而已。”在這期間,他們同樣需要面對的是家人的白眼,社會的不理解,更主要的是沒有贊助的苦惱,眾所周知,這個項目雖然沒有高爾夫那么高消費,但絕對不算平民運動,需要經濟支持,好多選手都因為這個原因離開了電子競技。
劉軍介紹,在全國范圍內,北京和上海兩地電子競技項目開展的最為火熱,大連雖然有很多愛好者,不過不論條件和環境都很難與前兩地抗衡。劉軍于2011年4月在大連舉辦了一次全國性質的DOTA大師邀請賽(簡稱DMT),吸引了全國8支一線隊伍40多人前來參賽。而全國最著名的戰隊IG去年在西雅圖邀請賽上奪得了G聯賽第二賽季DotA2總決賽冠軍之戰,劉軍也有幸見證。
待遇不低,但很難維持
據劉軍介紹,作為電子競技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他們的個人待遇實際上并不低,“在幾年前,我帶領過一支戰隊在北京訓練,那個時候他們每個隊員每月的工資基本可以達到上萬元,并且食宿等都是贊助商掏錢,他們好好訓練就可以了。”劉軍說,“如果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能夠取得好的名次,比如IG他們在西雅圖拿到冠軍,每個隊員都能分到100萬人民幣。”IG已經成為中國范圍內最著名的電子競技俱樂部。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投資人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世聰。
“不過像IG這種后備充足的俱樂部還是少數,如果沒有贊助商的投資,一個俱樂部基本上是維持不下去的。”劉軍這么告訴記者,很多比賽都因為贊助商或者獎金的問題臨時叫停或者泡湯。
電子競技是有“身份證”的體育項目
電子競技運動定義是利用高科技軟硬件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通過運動,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
國家體育總局在2013年就已經將電子競技作為第99項體育運動登記在冊,也就是說電子競技是有身份證的體育項目。
既然是有“身份證”的體育項目,電子競技與其他傳統體育項目一樣,有著相應的規則,對抗、競技是它的主旋律。
推薦閱讀
近日,隨著《焚天OL》首次萬人戰測試的火爆進行,越來越多的玩家從初入江湖的菜鳥成長為名震一方的俠士。如今,相信隨著各位閱歷日豐及俠名遠播的同時,您是否發現了每日游戲里 押鏢的驚人盛況呢?別驚訝,相信在看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danji/20130328/26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