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氪曾在去年的雙十一對11 點 11 分進行過報道。根據此前的產品形態,我們可以將11點11分定義為一款面向校園的匿名分時社交軟件。
玩法是在每天晚上11 :11之后,允許用戶以匿名身份隨機匹配一個同校、同城或者全國范圍內的異性大學生。每次配對都有11分11秒的聊天時限,時限終止后聊天記錄將被立即刪除,只有雙方都點擊 like 后才能沉淀關系,無限制暢聊下去。
今日,創始人楊泱向 36 氪獨家透露,11 點 11 分已于近日完成由"盛景2015 全球創新大獎賽基金"領投的千萬人民幣級別 Pre-A輪融資,原有投資方立元創投,華旦天使等也跟投了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迭代和團隊組建兩方面。
分時社交是不是偽命題?
事實上,從去年12月 開始,11 點 11 分就在向興趣社區進行轉型,目前已經迭代了三個版本。在最新版本中,社區基于大學生熱門興趣被劃分為 “人人都是攝影師”、“漫畫二次元集中營”、“就愛拍拍拍” 等 20 個左右的頻道,其中唱歌、自拍和情感頻道的活躍度最高。但同時,最初的分時社交功能依然被保留,大學生還是可以在每晚的 11 點 11 分來一場匿名交友。

楊泱表示,向社區轉型并不意味著校園分時社交就是偽命題。在他看來,這個功能是一個很好的導流入口。但考慮到每天的交流時間有限,其余時候的社交需求就要靠社區來滿足和沉淀。在每一次的迭代中,平臺的努力方向都是盡可能將頻道細分,把興趣相投的人群聚攏起來篩選到最小的社交圈中,這樣更容易產生氛圍與黏性。
此前,許多人不看好分時社交長遠發展的原因是一旦兩方用戶通過這種方式相互認識后,關系會立即轉向微信等其他社交平臺,商業閉環很難完成,產生不了實際價值。
針對這個問題,楊泱的看法是,從一開始,11 點 11 分和以微信為代表的一批社交工具想要解決的問題和場景就是不同的。“微信更多的是在維系熟人關系,而我們想解決的是 ‘交到新朋友’ 這一需求,很大程度上也沒有想讓用戶關系沉淀在平臺中。” 楊泱說。
從線上向線下延伸,讓社交變得更有 “儀式感”
同時,本次接觸中,楊泱透露他們也已經構想好了平臺未來的變現模式。
據了解,11 點 11 分的思路是可以靠平臺發起并著重推廣的 “平行情侶” 活動盈利。“平行情侶” 是一個面向大學生的線下交友活動,一月一期,參與者可以隨機匹配一名同城或異地的陌生異性來一場為期 7 天的 “戀愛”。在這 7 天里,平臺會為他們規定每天的約會內容,循序鑒定漸進;7 天后,兩人關系如何發展完全看雙方的合拍程度。
“社交是件需要儀式感的事情,這給處于曖昧階段的大學生們找到了接觸和了解的理由,現在的年輕人也很接受這種輕松自由的交友形式。” 楊泱說。像這樣的線下活動已經進行了 4 期,據統計,37%的參與者通過活動發現了喜歡的人,23%的成了情侶,另外 89%的參與者都表示還想參加下一次活動。
從模式上來看,這種從線上社交向線下的遷移或許是另一種沉淀用戶和提高黏性的方式,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面對面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火花。
而這其中也有商業變現的想象空間,楊泱給我提供了一些設想:一個很自然就能想到的是與各類校園 O2O 服務商合作,為參與者提供吃飯、看電影、送禮物等約會一條龍服務。
此外,平臺還可以給參與者提供 “戀愛基金”,比如每天存 11 塊錢,在沒有交到女朋友的情況下不能體現;等確認關系后,除了能夠取出存款,平臺還將提供蛋糕、鮮花等獎勵。而事實上不是所有參與者都能在一次活動中成功交友的,有些或許需要 2、3 個月時間,平臺利用這筆現金流能發散出更多金融玩法。
未來,十一點十一分想把 “平行情侶” 活動打造成一檔真人秀欄目,朝 “互聯網 + 綜藝” 的方向延伸,也可能會邀請一些明星加入其中。
最后,我問了楊泱一個問題:“你覺得社交真的是一件非常需要 ‘儀式感’ 的事情嗎?”
他給我的回答是:“在人與人的破冰過程中,可以把 ‘儀式’ 理解成開始一段關系的借口。生活中人們是需要這種 ‘儀式’ 的,就像雙十一或者情人節,會給人不同的心境和消費場景。”
推薦閱讀
“卡車界的Uber”Transfix獲得1200萬美元A輪投資
Transfix是物流業繁榮的最新受益者,被風投公司稱為下一個“卡車界的Uber”。 今天這家紐約公司宣布A輪融資1200萬美元,總融資額達到1450萬美元。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11點11分獲千萬元Pre-A輪融資 原有投資方跟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caixun/fengtou/29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