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
“育兒”話題登上熱搜。涉及兒童健康的兒童用藥問題,也再次被討論。
據報道,中國擁有超2.53億兒童,兒童藥市場規模超千億。但是,我國兒童專用藥品種少,實際在臨床用藥時,存在用成人藥品替代的現象。
針對供需矛盾,國內不少藥業加大了兒童藥的研發力度。其中,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葫蘆娃”)是少數把兒童藥作為主攻方向的藥企,聚焦兒童全生命周期,深耕兒童藥領域,構建兒童健康全品類產業鏈。
葫蘆娃藥業集團美安辦公樓
(小標1)算好大小賬
很長時間,兒童藥品研發都“不受待見”。
業內人士回憶,2019年之前,我國每年批準的兒童藥品都是個位數。很多兒童藥品的品種和劑型,都依賴進口。
2008年,葫蘆娃重組,把發展方向定位在:兒童藥品。
這讓外界感到驚訝。在當時,專注于兒童藥研發的企業很少,因為這是一門“不劃算的生意”。
相對于成人藥,兒童藥品開發周期更長、投入更大、臨床試驗困難,而使用劑量小,經濟回報“不劃算”。
相對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小賬”,葫蘆娃卻在算一筆“大賬”:企業需要有經濟效益,才能可持續發展,但也需要社會效益,才有存在的價值。成人藥已經有很多企業做了,兒藥也需要有人做。
著名兒科專家孔繁智曾經評價說,在社會缺乏兒童定制藥、企業普遍不愿研發兒童藥的大環境下,葫蘆娃能堅守社會責任,頂住兒童制藥成本壓力,加大兒童止咳用藥研發投入,這種甘為中國兒童健康做出巨大貢獻的精神尤為可貴。
經過數年的努力,2015年,葫蘆娃全新研發的小兒肺熱咳喘顆粒(4克裝)通過審批,成為全國唯一一款實現了質量標準全面升級、對組方中關鍵藥材有效成分進行定量檢測與控制的中成藥。
(小標2)打造明星兒藥
由于兒童生理機制的獨特性,對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適宜性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兒童藥品的研發更具復雜性和挑戰性。
葫蘆娃藥業探索出“自主+合作”雙輪驅動的研發模式。葫蘆娃藥業從國內外引進科技人才,組建了專業研發團隊,不斷夯實研發隊伍。
與此同時,葫蘆娃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南省中藥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兒藥南藥聯合開發實驗室研發中心等,以及合作成立的杭州康領先技術平臺,推動研發成果轉化。
葫蘆娃藥業集團美安研發實驗室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葫蘆娃也成為兒童藥的領軍企業。目前,公司擁有53個在產在銷的兒童藥品種,覆蓋 0-14歲全年齡段兒童,涉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抗病毒、抗感染等兒童高發疾病。
其中,小兒肺熱咳喘顆粒憑借著療效與安全性,成為家庭常備良藥,榮獲西鼎會“2022-2023 年度中國區縣藥品零售市場潛力品牌”、米思會“2023 中國醫藥·品牌榜”、西普會“2024 健康產業品牌榜”西普金獎、2023 大健康產業“產品引領獎”等榮譽。
腸炎寧顆粒則在緩解兒童腸胃不適、促進腸道健康方面表現出色,獲得市場高度評價,榮獲星辰會“零售藥店最受歡迎的明星單品”、西普會“2024健康產業品牌榜”西普金獎等榮譽。
(小標3)開發更多好藥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葫蘆娃等藥企的帶動下,中國獲批上市的兒童藥品逐年增加。2023年,92個兒童用藥品種獲批,創歷年之最。
2024年,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兒童藥品研發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與十多年前相比,今天的兒藥存在結構性矛盾。有專家表示,兒科用藥分布不均,既不缺藥,同類、重復產品較多;但是又缺藥,缺好藥,兒童藥品劑型和規格仍待豐富。
針對這個現象,葫蘆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更多的“好藥”。
2023年葫蘆娃研發投入達到1.48億元,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7.76%,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24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進一步大幅增長,同比增長96.00%,占營業收入的9.12%。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24年葫蘆娃共獲批了13個新產品,分布在8個亞類。2025年葫蘆娃研發成果繼續獲得肯定,目前已有3個新產品獲批(并視同過評),2個產品順利通過一致性評價。
據披露,葫蘆娃在研產品覆蓋了針對兒童感染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過敏性疾病及針對兒童腺樣體肥大的藥物,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推薦閱讀
2025年剛過四分之一,飲品賽道已經激戰不斷,涌現出一波又一波熱潮。比如曾被吐槽“羊都不吃”的羽衣甘藍被茶飲圈瘋搶,喜茶、茶百道等品牌爭相推新導致身價暴漲5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葫蘆娃: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caixun/cjnews/31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