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的這個時候,深圳出現過一次海市蜃樓。
極近且極陌生
翻閱新聞舊照,你可以感受當時的場景:一片連綿山巒突然出現在深圳上空,從福田CBD往羅湖的方向看,兩個和緩的山頭與京基一百、地王大廈南北向望,高聳于樓宇密集的深圳城區,淡白色的云層如煙似霧,將它們的上半部包裹。

深圳靠海,海市蜃樓并不罕見,此前南山區上空也出現過“山影”。這次卻對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可能是由深圳第一高樓的視角看到了另一個深圳。
2019年4月19日的下午,一位在平安集團工作的朋友轉來段視頻。視頻是由平安金融中心往外拍,同樣是海市蜃樓,當大多數深圳人正從地面仰望線折射出的云上“山景”時,那一刻蜃景就在他們視線齊平的位置,而福田CBD的眾多高樓,如植物般長在他們腳下。
那是我第一次認真留意深圳第一高樓——平安金融中心。此前,它對我而言,不過是處在深圳購物公園附近的一個眾多摩天樓之一。
從外觀和外部存在來看,主塔樓高逼近600米的它,對包括我在內的1300多萬在深者而言很近很熟悉,只要我們愿意,隨時可以從它身邊經過;即便我們不愿意,我們也無法忽略各種深圳形象宣傳中的它。但同時,它對這座城市上千萬的居民而言又是如此遙遠且陌生,除了地面商場的幾層,一般人很難接觸它的內部。
歷代 “第一高樓”都會做生意
除非你愿意付費。用經濟的手段開放高層景觀,也是深圳高層建筑的傳統。
1996年3月竣工的“地王大廈”(現已更名為信興廣場)曾是“亞洲第一高樓”,占據“深圳第一高樓”位置持續16年,也是亞洲第一個主題性高層觀光旅游景點,游客只需五十秒便可到達384米高的地王大廈69樓頂層,在此南眺香港,北瞰深圳。
還是50多秒,比“地王大廈”晚建成超過20年的平安金融中心,將深圳人俯瞰城市的高度翻了近一倍。2018年2月10日,平安金融中心觀景臺“Free Sky云際觀光”開始試營運,游客可乘坐目前國內提速最快的電梯——多媒體OLED高速電梯,以10米/秒的上升速度抵達547.6米的觀光層(116層),360°俯瞰全城風貌與云際光影。

與上世紀九十年代不同,這一次不僅是深圳人可以看到香港,更重要的是香港無法再忽視深圳。位于福田金融區的平安金融中心建筑樓層118層,商業裙樓11層,地下5層,總建筑面積約45.6萬平方米,在香港大嶼山、沙田中文大學和整個新界西均可望見。
當然,平安金融中心的觀光門票價格也比“地王大廈”年代提高了不少,其“云際觀光”官方票價為180元/人。
有人愿意付出比這更多的錢,體驗更接近“云端”的生活。“Free Sky云際觀光”試營業的第三個月,超過40年歷史的全球米其林推薦日料“田舍家”深圳分店在“Free Sky”的之下——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第115層正式開業,主打爐端燒、懷石料理、鐵板燒。
一棟摩天樓內外的深圳折疊
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米其林推薦”或“懷石料理”,這不會影響你感受它在深圳的特殊。結合大眾點評上顯示的人均消費超1400元,以及小紅書上“市值2000塊的黑鮑魚看著就很誘惑”的點評,同時以2020年深圳居民人均64878元可支配收入的水準為參照,你完全可以直觀感受這云端享受在深圳的稀有與昂貴。
而有意思的是,“田舍家”在日文中的原意是“鄉下食店”。
不過,在平安金融中心的高層建筑內,吸引人的絕不僅是“奢侈”的景色與美食。如118層的傲廬餐廳,被一些到訪者記住的是以沙和石的元素營造出的枯山水庭園、某位當代藝術家的名作,以及它們所形成的私密、靜謐、自然與文藝——瞬間與地面的繁華、世俗、喧鬧隔離開來。
也只有在這樣的高度,你可以看到位于平安金融中心南塔48層的柏悅酒店,頂部外觀其實是一只展翅欲飛的蝴蝶,而這只以玻璃與鋼鐵為主材質打造的蝴蝶內部又極為中式:中式庭院、中式祥云圖案的地毯、汝窯天青色的裝飾元素。
借助“深圳第一高樓”,位于其中的眾多生活場所、設施和活動獲得了“云端”級加持。
只要你愿意,可以在這一棟樓內,一次性感受深圳最高的餐廳、深圳最高的酒吧、深圳最高的藝術展覽甚至可以投一封明信片到“云端郵筒”中,或參加國際級的垂直馬拉松大賽……
“最高的”的“野心”
不論在中文還是英文語境,“最高的”這個前綴都在表達海拔特殊的同時,隱藏著一種“高等級”的優越感。所以,當平安金融中心取代臺北101及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成為世界可用樓層及總高度第一高辦公大樓后,它不僅如預期成為中國平安的總部所在,也成為了眾多金融、科技公司和他們吸納的人才所在——大樓完全入駐時最多可容納近三萬人同時辦公。
而這,正是數年前它吸引我的地方——相比自然界的海市蜃樓,它本身形成的內部生態更加具有現實魔幻感。
平安金融中心原本有著更高的“野心”。按照最初公布的設計方案,其主體高度將達588.45米,設計高度660.00米,建成后將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最終卻因“航空限高”等原因,“身高縮水”了約60米,建成后總高度鎖定在599.1米,和廣州“小蠻腰”一樣未能實現破600米的設計高度。

過去很長時間內,建筑的高度和高樓的建設速度,都是深圳城市活力與能力的象征。今年3月,深圳建市42年之際,深圳晚報發布數據稱,“建市42年,深圳長高了584米”,其中2020年深圳共有9座200米以上建筑竣工,已建成的200米以上建筑數量位列全球第一,“城市建筑隨著經濟騰飛和人口集聚向高空生長”。
隨“阻尼器”而來的新潮流
但與此同時,建設超高建筑正逐漸在深圳成為一種逆潮流選擇。
不久前,針對2020年10月,自然資源部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高樓的導向不符合現在生態文明理念的要求,“超高層建筑不僅造成我們資源上面的一個浪費,另外也造成了我們城市的整個的風貌,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特別是像這種玻璃幕墻還會造成一些光污染,甚至老化以后還會帶來一些安全的隱患。”
在這種背景下,相比超高樓層的物理高度,所運用的技術水準將成為城市建設的另一項重要指標。
如因臺風“山竹”,很多深圳人知道了“阻尼器”這個專業名詞,并用通俗的方法理解了它的大致功效——超高建筑的“定海神針”。

所謂“阻尼器”,是一種通過提供運動阻力,從而耗減運動能量的裝置。在平安金融中心的114層,設有兩臺分別重達500噸的混合式阻尼器,它們能應對平均風速為60米/秒、陣風風速高至80米/秒的臺風,并在地震、強風時吸收并減少大樓晃動幅度,以保障建筑安全。
按此設計極限值,2018年,當臺風“山竹”最大風速接近50米/秒時,對于平安金融中心的阻尼器而言仍是小菜一碟。據統計,平安金融中心至少已贏戰16次臺風考驗。
這座摩天樓在垂直交通運輸能力上也顯示出超強能力。據資料,平安金融中心共有垂直電梯80部扶手梯44部,具體又分為辦公分區電梯O系統、消防電梯FE和L系列、消防貨梯T系列、穿轉運電梯S系列、觀光電梯OB系列、商業裙樓無機房電梯R和RF系列、商業裙樓扶手梯ES系列等。
福田CBD最后一棟超高樓
前不久,曾給我看“海市蜃樓”視頻的那位平安朋友和我們一群重新選擇深圳的人討論,為什么平安金融中心在國內外刷新了如此多的技術,在深圳的存在感似乎不如過去那些的“第一高樓”。
一群人開腦洞說,可能它沒有一個足夠好聽的外號吧,“平安金融中心”幾個字過于正經,不像“春筍”“大褲衩”“中國尊”那樣生動有記憶點。
另一位在深圳生活多年的地產行業觀察者則說,在時代意義上,平安金融中心與華潤“春筍”不在一個高度,因為平安金融中心將是深圳福田CBD最后興建的一棟超高摩天樓,而“春筍”則代表著深圳灣的開始。平安金融中心代替地王成為深圳新地標,是一個時代代替了另一個時代。
有一個說法是“地標摩天大樓的落成往往伴隨的是社會經濟的周期性衰退”,平安金融中心在落成后,有關深圳發展的爭議話題似乎也不少,不管怎樣,這座城市仍舊在以一貫的姿態倔強前行。
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當深圳不再把建筑高度當成唯一信仰,深圳從外到內會有新的進步。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公眾號深圳客(szhenke)
推薦閱讀
前言 誰釀出世上第一杯酒? 誰飲下世上第一杯酒? 從距今6000多年前的文化遺址考究可發現,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 那么,最早的酒是怎樣煉成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平安金融中心,一座摩天樓里的深圳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caixun/cjnews/310882.html